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
抖音

快手
快手

微博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四筒鼓舞

四筒鼓舞

文档

四筒鼓舞

四筒鼓舞,是流传于昭通市的汉族丧葬祭招集体舞蹈,由男性演出。民国《昭通志稿》载:四筒鼓,形长,削木为之,两头蒙以皮,多丧礼用之,以为跳舞。关于四筒鼓舞的渊源,已有的资料尚难以作出明确判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昭通市乐居坪子乡陈氏家族,明朝时从南京迁云南昭通定居,至今十四代。康熙二年(1664)九月建家祠时,就有四筒鼓置于祠堂内。据此推测,四筒鼓舞或是在明代随移民流入昭通的。
推荐度:
导读四筒鼓舞,是流传于昭通市的汉族丧葬祭招集体舞蹈,由男性演出。民国《昭通志稿》载:四筒鼓,形长,削木为之,两头蒙以皮,多丧礼用之,以为跳舞。关于四筒鼓舞的渊源,已有的资料尚难以作出明确判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昭通市乐居坪子乡陈氏家族,明朝时从南京迁云南昭通定居,至今十四代。康熙二年(1664)九月建家祠时,就有四筒鼓置于祠堂内。据此推测,四筒鼓舞或是在明代随移民流入昭通的。

四筒鼓舞,是流传于昭通市的汉族丧葬祭招集体舞蹈,由男性演出。民国《昭通志稿》载:"四筒鼓,形长,削木为之,两头蒙以皮,多丧礼用之,以为跳舞。"关于四筒鼓舞的渊源,已有的资料尚难以作出明确判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昭通市"乐居坪子乡陈氏家族,明朝时从南京迁云南昭通定居,至今十四代。康熙二年(1664)九月建家祠时,就有四筒鼓置于祠堂内。"据此推测,四筒鼓舞或是在明代随移民流入昭通的。

四筒鼓舞特有(独一)的伴奏乐器是四筒鼓。四筒鼓以梧桐树材做鼓身,将长40厘米、宽5厘米、厚1厘米的梧桐木片箍成40厘米高、直径28厘米的"筒","筒内放两颗小石子,两端蒙牛皮,钉铁钉,再箍上铁环扣,系上鼓带;鼓槌是一根长20厘米的坚韧的细木棍,敲击时音色浑厚、宏亮。"

四筒鼓舞由4人挎鼓边击边舞,.故名。表演者均为业余,但人员组成相对固定。昭通市城乡有老人去世请四筒鼓舞表演的习俗,带有祭把的成分。但舞蹈内容极少宗教意识,这和同样属祭把性表演的摊戏法事、正坛演出大不相同。四筒鼓舞可以由丧家礼请,称"坐堂鼓";也可以由死者娘家请,称"后家鼓";或由女婿家请,则称"家祭鼓";表演形式、内容则完全一样。舞蹈时,4人皆斜挎筒鼓于左胯前,边击鼓边舞蹈,鼓点节奏、音调可随意变化,大体与舞步、舞姿谐调。舞者绕圆圈作顺时针或反时针运动,也在行进间舞蹈。

舞蹈按"套路"编排,有近百种套路,多为动物游戏型,技巧表现型。常见的有:"鲤鱼跳龙门"、"喜鹊登枝"、"仙鹅抱蛋"、"老羊挥痒"、"二龙抢宝"、"蛤螟晒肚"、"新人坐轿"、"苫竹盘根"、"山羊打架"、"猴子捞月"、"犀牛望月"等。基本动作因流行地区不同而不同。流行于山区的四筒鼓舞,动作特点为高桩、弯腰、低头、顺拐,脱胎于山区农民生产劳动时的姿态。流行于二半山区的四筒鼓舞,矮桩、直腰、顺拐、平视。流行于城郊区的四筒鼓舞则提胯、甩脚、扭腰、甩头,显然吸收了花灯、腰鼓等外来舞蹈成分。传统的四筒鼓舞除四筒鼓外,没有其他伴奏乐器。近年有所变化,增加了镲(2人)、钹(2人)、彩虹(2人)、小扁鼓(1人)、锣(1人),舞蹈节奏、动作也由舞者心领神会的默契,变成由持锣者指挥,增加了形式感,丰富了表演,同时也保留了传统四筒鼓舞粗犷、朴拙、不事雕琢的原始古朴的神韵。

1987年,四筒鼓舞被省文化厅民族舞集成办公室列为首批重点整理、发掘的民族舞蹈。1988年在昆明召开的首届中国民族艺术节期间,以四筒鼓舞素材编演的《高原鼓舞》、《乌蒙鼓舞》、《龙鼓舞》在昆明和西双版纳演出,引起轰动,好评如潮。同年,《龙鼓舞》被特邀参加广州"欢乐节"演出,得到海内外舞蹈界人土一致好评。

没有美妙的旋律,只有动人心魄的鼓声;没有曼妙的舞姿,只有在动人心魄的鼓声中迭化的造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有大干世界、万物生灵相依共存的意象画面。看四筒鼓舞表演,常常会遗忘现世的存在而走进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混沌未开的天地,那是一片厘古沉睡的荒原。鼓声响了!烹微初露,朝霞飞升,万物复苏,人神共舞,惊喜却也茫然地凝视着文明如远天的云霓飘来……鼓声是神秘的、未可预卜的命运的空谷传声,一堆有序却慌乱的动作演绎的是不知所措的惊喜和莫名所以的茫然。--四筒鼓舞的魅力或许正在于此。

文档

四筒鼓舞

四筒鼓舞,是流传于昭通市的汉族丧葬祭招集体舞蹈,由男性演出。民国《昭通志稿》载:四筒鼓,形长,削木为之,两头蒙以皮,多丧礼用之,以为跳舞。关于四筒鼓舞的渊源,已有的资料尚难以作出明确判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昭通市乐居坪子乡陈氏家族,明朝时从南京迁云南昭通定居,至今十四代。康熙二年(1664)九月建家祠时,就有四筒鼓置于祠堂内。据此推测,四筒鼓舞或是在明代随移民流入昭通的。
推荐度:
为你推荐
资讯专栏
热门视频
相关推荐
壮族--山歌婚姻 基诺族的婚礼 白族门楼 布朗族民间音乐舞蹈 布朗族习俗 彝族族源 腾冲花灯 布依族的五色花饭 彝族羊节 傣族天文历法 小和尚谈恋爱 腾冲皮影戏 元江绿色热谷 爱牛趣闻 布依族的“跳把式” 富源水族的婚俗 蒙自彝族语言文字 布朗族风情 纳西族服饰 最有情趣的习俗 占卜鸡卦 佤族服饰 傣家竹楼 基诺族的成人礼 苗族刺绣 文山壮族服饰 傈僳族婚俗 仁布江嘎尔藏戏 奇特的“离婚证” 澄江立夏节 兰花烟传情 傣戏及傣族歌舞 彝族丧葬 哈尼族民间音乐舞蹈 基诺族欢庆“特懋节” 傣族婚礼“拴线”仪式 春节祭灶 腾冲小背龙 文山苗族 镇沅蒙古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