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块摩崖石刻,洋洋洒洒百来字,笔势雄奇,挥洒随意,大的2米长,小的不足方寸,有些比划超长悬下,字中包字。只是,这写的是什么?无一字能识。漳浦大南坂镇清泉岩上,当地村民代代在石刻旁生活,也说不清楚。只是有传说,乾隆曾到此游玩,赏给清泉岩的僧人许多财宝。僧人过世前留下天书,作为寻宝线索。
而有浙江图书馆学者登临此处,细细研读,又认为这是狂草,为济公手书,如狂似癫,打破书法传统格局,艺术造诣极高。
【奇特天书】
大字两米小字方寸 笔势狂舞不知所云
漳浦大南坂镇,梁山北麓山脚上有一村,名叫下楼村,清朝著名的叔侄两帝师——蔡世远、蔡新就出生于此。半山腰上,有座寺庙,曰清泉岩,始建于宋代,蔡新曾出资整修,并在清泉岩读书。
此处茂林修竹,山寂静而鸟鸣喧,清香幽而佛号迴,怪石峥嵘,泉水淙淙,风光绝佳,历代文人留下许石刻。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摩崖石刻,在距离清泉庵二十米远处,有如天书。
这处摩崖石刻高约2米多,长约5米多,站在对面的一块巨石上,刚好可以俯观全貌。细细看,巨石上的字十分清晰,但随意挥洒,难以辨认。除了落款“万历癸酉岁腊月清泉翁虚谷道人比丘智山镌石”的楷书外,竟无一字能识。
夕阳的余晖正好停留在斜平的岩面上。浮动着红色线条,像一群狂舞的金蛇,恣意飞舞,那似字似画的符号,大的长达2米,小的不足方寸。
石刻共13行,有6行出现一笔或几笔超长的笔划,有些竖划达2.1米。
【这是什么】
传说乾隆赐财宝 天书为宝藏线索
当地村民蔡老伯小时候常到清泉岩玩,看过石刻,问了家人和村里的识字的老人,都没人能读懂。
“传说这和藏宝有关。”蔡老伯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这里,看到岩寺的风景优美,龙心大悦,赐给老和尚无数黄金珠宝。老和尚死前不愿财物落到后人手里,便埋在一个石洞里,刻下这一篇奇文。如读得懂,就可以根据碑文提供的线索找到财物。又传说,曾有一外地书生在石刻前冥思苦想了几天,读最后一行字时,忽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书生猛然想到天机不可泄露,急忙抱头逃下山去。
博物馆馆长破译 这原来是部佛经
原漳浦县博物馆馆长王文径曾撰文回忆,他曾在上世纪70年代看过石刻,但除了楷书落款外,正文一个字也认不得。他回家查历史年表,落款的“万历癸酉”即万历元年,亦即1573年。
1983年,王文径调到漳浦县文化馆。有一次,他接到撰写有关文物古迹和历史名人条目的任务,重新产生破译石刻的想法,他再次登上清泉岩,面对石刻认真辨读。反复辨认下,他半猜半读,觉得里面有几个字好像是“般若波萝蜜多心经”。他知道,这是一部佛经,又记起《西游记》中有鸟巢禅师向唐僧传授心经的描写,找出来一对,400多字一字不差。
【何人所写】
书法家认为石刻艺术造诣极高
中国书协会员林仲文认为,这石刻中的一些长笔划几乎“顶天立地”,有如音乐中的长音符,尽情抒发。这些长笔画笔外连笔,字中裹字,怪中生怪,有的似蛟龙游天,变幻无穷,有的如挂空藤蔓,错落有姿,给经文罩上一层诙谐幽默的情趣。
“这个摩崖石刻是个好东西。”中国书协会员、漳州市青年书协副主席陈中华认为,从书法艺术的角度上看,这幅石刻的艺术造诣极高,堪比历史上几位著名的狂草大师怀素、张旭,而且在许多地方,用笔比他们更大敢、更张狂。
浙江学者鉴定 可能是济公手书
“天书”破译,艺术造诣高,但何人所写,一直成谜。
据清《漳浦县志》说,这是身毒(印度)僧人所书。但中国书协会员林仲文认为其实不然,那文字并非梵文,而是汉字。还有人说是晋朝某异僧所书,又传是唐朝狂草书家怀素的遗墨,都是猜测。
而浙江图书馆专门研究民间文化的学者徐雪凡曾到漳浦考证,他认为,这是济公手书。他在《济公碑刻摩崖考略》中说,济公是位奇才,多才多艺,能写一手好字,尤以狂草见长。清泉岩石刻上的狂草字体酷似梵文,雄奇古怪,碑末署款“比丘即松书之”应当是南宋杭州灵隐寺道济(即济公的法号)的手迹。这幅石刻打破历代书法格局的独创,是一般书法家所不敢为的。真可谓“文如其人”,这块摩崖经文,活灵活现地把一个离经叛道、如癲似狂、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济公表现了出来。
“落款有比丘二字,应是僧人,但到底是不是济公,还没成定论。”中国书协会员、漳州市青年书协副主席陈中华认为,无论如何,这幅字的艺术价值很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以唐代三藏法师(即西游记中唐僧)译本最流行。概略意思是“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
□驴行路线
从漳州市区出发,沿324国道往南行驶50余公里,过漳浦县城后,再往前行驶5公里,到大南阪镇后,左拐数公里,就到梁山北麓下,山脚上即为下楼村,半山腰即为清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