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节是什么节日 灯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灯节又称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灯节介绍
灯节,又称元宵节,是海内外华人和中华文化圈中的传统节日之一。据民俗传说与史料记载,西汉汉文帝时,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这便是灯节,也即元宵节在历史上的先声,而在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元宵节就顺理成章地被确定为重大节日,流传至今。
我国幅员辽阔,正月十五庆祝灯节的风俗习惯,也因地域不同而异彩纷呈。例如河南过灯节,饮食就颇多讲究,豫西喜蒸制糖包馍、枣花馍以及祈福避邪的馍形,诸如谷穗、麦穗、猪头、刺猬等;信阳各地要作年糕,也有讲究十五吃饺子,十六吃元宵;而在三门峡一带正月十六则吃“蒜面条”,其余大部分地方还要炸油饼、面角等。
但有一样是历史上汉族民间正月十五庆灯节最常见的,就是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所用灯盏有瓷制,也有面制,其形多样。一般呈碗形,直径有二市寸大小,高一市寸,中间空处有一圆柱形置灯芯处。自家所制的“面灯盏”,用豆面、玉米面或白面蒸成,俗称“灯馍”。使用时,将油盛于其凹窝中,内置灯芯。
正月十四日下午鸣炮焚香“请神”,至夜将备好的灯盏添上棉油或香油,并置芯点燃,俗称“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届时焚香祷告毕,将所有灯盏送放于自家院内院外的神龛、牌位、水缸、粮囤、房门、墙头、猪圈、羊栏、磨盘、碾盘,井边等等各个地方,每处均放两个,大户人家,更有放足百十个灯盏的。点灯时同时点燃大门所挂的一对灯笼,此时满院生辉,一片光明,灯花起舞,油香扑鼻,它象征着家家到处油(有),当年生活一定富裕。
随着时间推移,灯节的节期也有所沿革,从汉代初始时的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彼时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那精巧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灯火,更将春节期间娱乐活动推向高潮。而到了清代,四至五天的灯节节期,除了张灯结彩,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使过节气氛更为浓厚。
而到了现代,灯节年年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也越来越浓,赏灯之余,还有地方文化部门组织的各项猜灯谜活动,在灯笼的外罩上写上各种谜语供人猜测,十分有趣。
元宵节赏花灯的传说
西汉时,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烧京城。文帝非常恐慌,便召来群臣计议,大臣东方朔献计说,可以向火德星君求告说情,免此一难。正月十五日,火德星君果然驾临京城。文帝率群臣和京城百姓拜伏恭迎,哀告火德星君看在万千黎民的份上,不要火烧京城。火德星君不忍生灵涂炭,无奈圣命在身,不敢违犯天条。
正左右为难之际,东方朔又献一计。当夜,京城长安内外,从皇宫到百姓庭院,都依东方朔之计张灯燃炬,一片通明,与白昼无异。火光直透云霄,火德星君见那景象果如天火降临一般,料得足以瞒过玉帝,便回天庭复命了。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便燃灯张炬,以示纪念。
花灯的种类有哪些
1、龙灯
龙灯亦称“龙舞”,是中国民间灯饰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节数不等,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
2、宫灯
宫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艺品。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宫灯。
3、走马灯
走马灯是花灯艺术中一类独特的观赏灯种,走马灯通常是在灯中置一转轮,在其上贴好用彩纸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鸟等形象,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画面连续不断,动感很强,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