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是中国的历史阶段之一,指的是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间的历史。用"春秋"来命名这段历史,源于孔子修订的一本名为《春秋》的史书。
《春秋》:各国史书的统称《春秋》原是史书的统称,中国最早的史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此后除周王室外,当时各个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本国的编年史,大多以《春秋》为名,有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等,于是《春秋》就成了各国史书的统称。
那个时候人们学习史书,也叫学习"春秋"。但也有部分例外,《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梼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曰:'吾见百家春秋',盖皆指此也。"如《晋乘》、《梼杌》、《郑志》就分别是晋、楚、郑三国的国史。汉以后的《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可见,在孔子前后,有人写了历史,都称春秋;甚至于后来,引申出一种写作历史的文笔,称为"春秋笔法",后来《春秋》仅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史书,即鲁《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