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鲁孜节是肉孜节吗 诺鲁孜节是什么节日
诺鲁孜节不是肉孜节。诺鲁孜节也译纳吾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
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该节日形成初期, 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日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维吾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更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诺鲁孜节”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后开始。节日当天,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为过“诺鲁孜节”,许多人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煮成稠粥,又称“诺鲁孜饭”。而到正午,他们便成群结队地相互拜访。日落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情表达欢悦之情。在新疆西北边陲的伊宁市,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则在几天前便开始庆祝“诺鲁孜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首次将哈萨克族民间古典音乐《六十二阔恩尔》的套曲之一《阿克鹄阔恩尔》搬上舞台,成为这一节日的最大献礼。
什么是肉孜节
肉孜节就是开斋节,是庆祝斋月期满的日子。开斋节在穆斯林国家通常是回历的10月1日,我国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都是按照我国农历10月初1举行的“肉孜”一词来源于波斯语,是“斋戒”的意思,阿拉伯语叫“拉玛赞”,按词意翻译就是“开斋节”。这个节日来源于伊斯兰教,按宗教传统,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月,斋月期间,人们要做到清心寡欲,除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封斋外,已满十二岁的穆斯林只能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后进食,白天是不能饮食的。乌孜别克族在吃斋饭时,亲友、邻里之间,都热情相邀,亲情、友情滋满房屋。过路的陌生人,在吃斋时,到任何一个不相识的人家做客,都会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到斋月最后一天,看到新月以后,第2天就是开斋节。
开斋以后,人们按传统习惯要欢度三天。肉孜节是乌孜别克族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一天,每个乌孜别克族家庭都准备了十分丰盛的食品,人人身着节日盛装,男女老幼熙熙攘攘,亲戚、邻里之间相互拜访,欢聚一堂。虔诚的信徒日出以后还要到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由于现在人们每天都从事着繁忙的工作和学习,政府也不提倡人人都要封斋一个月,所以,有些人已经不封斋了,但肉孜节是一定要欢庆的。由于伊斯兰教历和公历有差别,现在斋月和肉孜节的日期都由全国伊斯兰教协会统一下发通知,国家规定乌孜别克等民族肉孜节放假一天,欢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