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提前上坟好不好 清明节可以提前上坟吗
清明节可以提前上坟。
清明节上坟祭祖是中国传统习俗,而中国人一向讲究宜早不宜晚,很多人在清明节的时候还有其他安排,可以提前去上坟祭祖,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 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 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提前几天去上坟扫墓注意:
1、传说清明节阴间要开大会,没有子孙的人不能参加。参加大会的人必须举着子孙送的旗子才能入场。
2、因此,现在清明上坟时,人们都在已故先祖的坟上插上纸剪的旗子。所以,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应该在清明节之前,而不应该在清明节之后。
清明节可以立碑吗
清明节立碑好,是中国民间的一项传统习俗。 立碑的时候一般全家人都在一起,甚至是一个家族,平时的时候不一定能集得这么齐,清明节的时候大家都会放假,可以一起参与清明节立碑的活动,因此,大家习惯在清明节时立碑。
清明节扫墓原本就是禁火的
古时候清明节祭墓,跟家祭或其他祭祀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不设香火、不焚纸钱,只是将纸钱挂在坟旁树头、或压在坟头、或系在竿头插在坟上。此乃遵寒食“不举火”之禁,也是以免酿成火灾。而后世祭墓之俗与此时的寒食祭墓,最大的区别也就在于,后世的祭墓不遵寒食“不举火”之禁,反而要利用焚化纸钱,来传递自己对先人的哀思与悼念之情,这也就成为清明节的祭墓之俗了。寒食节“禁火寒食”之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有损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影响力日渐衰微,以至于在大多数地区已经消亡。而祭墓之俗,却利用清明节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还在盛行,这无疑跟我国重宗法、遵孝道、敬祖宗、信鬼神的传统观念有关。之所以说寒食节中的祭墓节俗在清明节中得以保留,是因为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从清明祭墓的风俗中找出寒食祭墓所留下的痕迹。这在有些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清明祭墓,也有不焚纸钱之俗。清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上云:“粤俗:民家拜扫后,墓上俱覆白纸。宗孙盛者,堆如积雪。清明尤盛。”
清明节扫墓不烧纸只挂钱
有的地方,只是焚化少量纸钱,特别是指纸锭或版印的冥钞。、说是纸锭和版印冥钞价值高,不焚给祖宗,怕被野鬼抢去。纸钱中除纸锭和版印冥钞外,少数是方形的黄纸、白纸或银色纸,打上钱样,更多的是一二寸阔、二三尺长的条形纸,各种颜色都有,或也打上钱样。方形纸不焚,用一块圆锥形土,锥向下而底向上,压于坟顶上。这一块圆锥形的土,叫做“坟帽子”。条形纸钱不焚,或以线系于坟旁之树,或系在竹竿上,插在坟上,随风飘扬。正如淆顾禄(青嘉录》卷三云:“土俗,墓祭皆焚化纸锭。纸以白吁,切而为陌,俗呼‘白纸锭’。有满金、直串之分,以金银纸箔糊成。其有挂于墓者,则彩笺剪长缕,俗呼‘挂钱’,亦曰‘挂墓’。”
清明前夕的江南乡村,如果登高而望,蔚为奇观:桃红柳绿,菜黄李白,三麦青青,远远近近,疏疏落落,那一簇簇,在和风中飘舞的五色纸钱,又是一种奇特的点缀。民间信仰认为,清明节之前,逝者的魂魄可能还没有来取这些“钱”,清明节是他们取“钱”的最后一天。因此,在清明节之前,坟茔上的五色彩纸条再漂亮也没有人敢去碰一下,连牧儿、樵夫,也只敢欣赏,不敢动手,最多预为“瓜分”。
清明一过,逝者的魂魄已经将“钱”取去了,插、挂在坟茔上的五色彩纸条,已经失去了“钱”的意义,在人们眼中,又恢复成了五色彩纸条。于是,他们按照预先谈判商定的“瓜分”计划,对“势力范围”内所有坟茔上的五色彩纸条甚至其他形式的纸钱,来个“大扫荡”,然后互夸,争艳斗富。“禁火寒食”的风俗早就已经消失了,但是,清明时节祭墓,大量的纸钱仍不焚烧,这明显是“禁火寒食”风俗流行时的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