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犀牛种类不同,长角的数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犀牛角从皮肤中长出来,质地很硬,每年可以长7.6厘米。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等的角。
2、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中国境内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了野生的犀牛(中国的最后一只犀牛于1922年因人类猎杀灭绝),因此没有犀牛种类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是作为《国际野生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
犀角由表皮角质形成,内无骨心。犀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ratin)、胆固醇、磷酸钙、碳酸钙等。还含有其他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类等。
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厘米。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 凹凸不平。“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15厘米,深约3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 ,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厘米 ,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无绞丝。镑片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纺。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以色乌黑光亮 、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者为佳。底盘色灰黑、特征不完全或不明显者质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