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元宝的形状和分量不一,按重量计算,以两为单位,金元宝面值分五十两、二十两和十两,分别重2500克,1000克,500克。
金元宝:其外文意思等同于金币,是指由贵重黄金制成的古代流通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元通宝。而元代称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
元十三年,元朝大军灭南宋后,回至扬州,丞相伯颜以将士掠夺无度,下令搜检部队行李,将所得撒银子统统销铸作锭,归朝献纳。经办此事的销钱官依金代银铤成例,制成每重五十两的银锭,取名扬州元宝,呈给世祖忽必烈。当时所铸元宝形呈马鞍,两端圆弧,中间束腰,在形制上与南宋和金的银铤十分相近。扬州元宝在后世多有出土,一般长约14.5厘米,厚3厘米。背部镌有元宝阴文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