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
民国时期, 济源人无论男女, 上衣均为大襟衣(民国后期男子穿对襟衣),下衣均为九腰裤。富家子弟多穿长袍、马褂、长衫;衣料多为土布, 只有富豪人家才穿绫罗绸缎。
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衣着从式样到色彩,布料不断变化。其规律是: 以富裕人家和青年为先导, 由少到多, 由个别到一般,逐步普级。50年代, 中山装开始在干部、职工中流行; 开胸对襟式上衣开始在青年女子中流行。农村多数仍沿袭民国时期衣着习惯,平布日益增多,土布日趋减少。60年代, 以中山装为基础改样的“学生装”在学生中普遍流行。衣料以华达呢、哔叽呢、灯蕊绒等耐用布料为主。70年代, 中山装和由中山装改样的各种服装已成为多数人的衣着习惯,各种裙子开始在青年女子中流行。的确良、涤纶、晴纶等人造纤维织品已取代棉织品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进入80年代后, 男子着西装的人逐渐增多,女子服装更是花样繁多, 四季各异。毛织品、混纺织品及人造纤维品已成为人们穿衣的主要布料。回民的日常衣着与汉民基本相同, 只是到清真寺礼拜或参加节日活动时, 男的多戴白帽或黑帽, 妇女头盖白色或黑色盖头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