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小说聊斋中塑造了许多天姿国色的女鬼形象,但对于生活中的我们来说,所能在脑海中想到的鬼怪形象应该还是丑陋、恐怖的。可是在西藏,在阿里地区那片最荒无人烟的高原上,却有着一个美如天赐的“鬼湖”。
第一次知道“鬼湖”是在一本有关西藏摄影的画册上。画册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是一位摄影师多年在西藏生活采风的作品集。其中有关风景的照片都很精美,但又大多难以记住,因为对于那些闻名遐迩的雪山圣湖,人们早已熟悉了他们的样貌,即使会因为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而带来些许的变化,但也终究缺少那种惊艳的新奇。但随着画面一页一页的翻过,我的双眼突然感到了一种期待中的闪亮。
一片深蓝寂静的湖水,一弯金色闪耀的沙滩。这就是画面的主体,简单而又美丽。另一个让我记住它的原因就是它的名字:“鬼湖”——拉昂措。
拉昂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4574米,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与“世界的中心”圣湖玛旁雍措仅是一路之隔。从即乌寺前往普兰县城的公路就从这一“圣”一“鬼”两湖之间穿过。风光同样美丽,湖水同样是蓝得心醉,可却被扣上“鬼湖”的恶命,被打入另册。其实“圣湖”“鬼湖”原本同为一湖,由于气候变化,湖泊退缩,水面下降,才由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它俩分开。
之所以将拉昂错称为“鬼湖”,很有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咸水湖。湖周围没有植物,没有牛羊,甚至除了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拉昂措周边甚至没有当地的居民,没有生机,一片死气沉沉。而与它紧紧相连的“圣湖”玛旁雍措却是一个充满了生机的淡水湖。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有许多科学的解释,但我在此却更愿意说上两个人们的想象。
相传,两湖水底之间有宇宙之门,将两湖之水暗中相连。圣湖和鬼湖的水质完全不同:圣湖的水清爽甘甜,鬼湖的水却苦涩难咽。这两极的对立让人不禁会想到本尊与佛母相拥的大象征:宇宙乃至一个虫子的精神是和谐统一。正邪本是两个对立面,而在这里却相安无事,和平共处。鬼湖和圣湖在同一座雪山下生存,没有仇恨没有战争,只有相互厮守着亿万年的苍凉岁月。
而在那套曾经畅销一时的藏地小说《藏地密码》中,作者将圣湖和鬼湖的命名归咎于了一场决定西藏历史的战争。一千多年前,神山冈仁波齐脚下,圣湖与鬼湖之间,象雄与吐蕃,这两个当时西藏高原上最大的实力在此决一死战。那是生命的奔跑,那是死亡的竞赛,神山为之抖动,圣湖为此巨浪滔天。待到硝烟散去,雄鹰折翼,狼尸横陈,吐蕃阵中人与獒的组合打败了象雄王国狼与大金鹏的组合,跟着再横扫象雄十万大军,光照之下,再无敌手。那一战惊天动地,终于为藏王松赞干布一统高原扫清了最后的障碍。为了纪念不败的光军,圣湖被命名玛旁雍错,意为不败的湖,而象雄一端的拉昂错湖,十万士兵阴魂所聚,久久不离,怨气凝为阴风,行人路过,四野哀号,成为了鬼湖。这才是圣湖和鬼湖的名字真正来源。
而对于我,这即是宇宙的和谐,也是生命的竞赛。虽说我们大北线之行的计划上就有“鬼湖”——拉昂措的行程。但我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我与这期盼已久的鬼湖相见却是在生死时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