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纸的起源: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作为陪葬品或燃烧。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也可为礼品赠送他人。每个剪纸图案都有不同的内涵,如:“五福捧寿”蝙蝠代表福,“松龄鹤寿”,“喜上眉梢”等,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
二、剪纸的制作方法:
1、剪纸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剪刀剪、刀刻和手撕。
2、剪纸的常用工具:剪刀、刻刀、蜡板。
3、剪纸图样的制作:以前剪纸图案是熏样儿,熏样儿就是把白纸的一面在水里蘸湿,把剪纸图案贴在白纸上,然后在燃着油灯或蜡烛上熏。然后把剪纸图案揭下,就复制了一幅剪纸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用复印、晒图等方法。
三、 剪纸的表现类型:
1、单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纸做的剪纸,如:红色、黑色、白色等。
2、彩色剪纸:白色宣纸剪好后再染色,即一张剪纸有多种颜色,一般根据实物颜色染色。
3、套色剪纸: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纸剪好后叠加粘在一起。
4、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5、阴刻剪纸: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彩色剪纸多采用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