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南方民族都有吃新节的习俗,这是个农事节日,多是为了庆贺丰收并希望来年丰收过的节日,大都在庄稼成熟时节过。每个民族又各有不同。
仡佬族
仡佬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仡佬族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祭祀当日,各家主妇到田间摘新粮,做好祭祀祖先。有的地区还杀鸡杀猪,甚至杀牛祭天、杀马祭地。吃新日这天摘谁家的新粮都不为基诺族的吃新节是在八九月间谷子成熟时举行。节日早晨,各家到田地里摘新粮、蔬菜来做,并杀鸡祭祀。蒸饭时注意观看甑子里冒出的蒸汽的方向:从东方冒出预示子孙兴旺;从南方冒出预示丰收;从西方冒出象征狩猎顺利;从北方冒出则是不祥的征兆。饭菜煮熟后,由家长主持祭祀寨神、铁匠神、火塘神等诸神。传说基诺人原来只吃山芋和野菜,是他们的狗带回一粒谷种,他们将它种下,但是所获不多,后来一位白发老人传给他们种谷子的知识,于是他们收获了满仓新米,从此他们才有了过新米节的传统。
景颇族
景颇族在每年谷物成熟时为感谢众神赏赐丰收,并祈求以后年年丰收,也举行尝新祭祀。先从全寨集体祭祀,然后各家再办。着新装的老年妇女们将盛满新谷的竹篮(篮四周插满鲜花、玉米、高梁等)背到山官或寨头家,新谷用锅炒后由年青妇女舂成米,再拌以姜末煮成饭。男子捕来鱼等做菜。饭菜准备就绪后,请宗教师主持祭祀仪式,念祭词,祈求保佑全寨平安无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后,参加的村民每人分得一小包新米。还以新米饭祭狗,以示谢恩。相传古时景颇人学会种谷后,不料有一天谷魂上天去了,因而谷子长不好,人们挨饥受饿。这时狗日夜不停地吠叫,终于叫回了谷魂,谷子又长好了。
阿昌族
阿昌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过尝新节。相传有一老寡妇,擅长农事,乡亲们在她的帮助下,家家丰收,人们尊称她为"老姑太"。她死前对儿子说:"我死后,每到八月十五,用我的拐棍捆上一棵新包谷,靠在堂屋里,保管你们有吃有穿。"从此,阿昌人有了过尝新节的习俗。节日当天,先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再到地里拔一个结得最大最多的芋头,再砍一棵结双穗的新包谷,将它们捆在竹棍上,靠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随后煮上新米饭,杀一只鸡,又摘来脆栗和梨,摆在祭桌上。全家人站在堂屋里,由家长念诵祭词,祈求老姑太赐福免灾。
藏族
四川铁布藏族在每年青稞收获后,每家用新打下的青稞磨面,做一顿新粮饭。做好后,首先供佛过,反而以此为荣。
侗族
侗族也有吃新节的习俗。各地时间并不太一致,大都在农历的六、七月。在早稻成熟时,家家摘取新谷,尝新米饭,用鸡、鸭、鱼来供奉祖先,同时举行唱侗歌、侗戏、斗牛等活动。
基诺族
念经,敬请神佛享用。他们认为丰收是神佛保佑的结果。他们会在这一天请亲朋到家中吃饭。
佤族
佤族在新谷成熟时也要庆贺。各地的日子不太一致,请村中有威望的老人来选择日子,过节时找几个小姑娘穿上节日的盛装,背上背包到田里摘谷穗,并把"谷魂"带回村中交给主祭的头人,用新米煮成鸡肉烂饭以后全村人一起吃,并请经师看鸡卦。饭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哈尼族
哈尼族在每年农历七月或八月选择一个属龙日举兴,为期三天。节日早晨,各家一早就到田间背回一丛单数连根拔起的稻子。将新谷焙干后捋成谷粒,舂成新米。用甑子蒸饭时,要先放一层旧米,加一层新米,表示年年有余,岁岁增长。下午,要杀一只公鸡,希望生活像公鸡的羽毛一样美丽。各种蔬菜都要尝一下,特别是要吃一碗竹笋,表示当年的庄稼要象竹笋,节节向上。在尝新前,要先盛一碗米饭给狗吃,相传在哈尼人还不会开田种地前,整天靠吃野菜度日,天神的女儿很善良,要求父亲给人间一点稻种,却受到父亲的反对,于是偷偷地把谷种带到人间,并教哈尼人种植稻谷的方法。这事触怒了天神,他把女儿贬为了一只狗。哈尼人民不忘姑娘的恩德,每逢新米节时,把第一碗米饭给了狗。
拉祜族
拉祜族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到稻田里掐取熟了的谷穗,烘干脱壳,杀鸡煮新米,并将新米饭敬献给天神厄莎。传说天神厄莎的女儿舂米时不小心把米洒了几粒在地上,被一只斑鸠吃在嗉子里。厄莎来到人间告诉人们,要想过好日子就学会种谷子,谷种就在天天飞到水塘边喝水的斑鸠的嗉子里。拉祜人按照天神的指点学会种稻谷。为了感谢天神厄莎,拉祜人形成了过新米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