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经营业绩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高额的经营利润吸引了各方的关注,并招致一些批评。不可否认,这些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多少也有夸大之嫌。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高利润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应更全面地审视银行业的高利润。首先,银行高利润与外部环境紧密相关。
利率管制固然给银行提供了保护,但在该管制早已有之的情况下,银行利润近几年的暴增显然更多地与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直接关系。不出意外,在未来几年中,随着宏观经济的减速及信贷规模控制力度的减弱,银行的议价能力及规模扩张冲动都会有所下降,利润增长也可能出现一定回落。
其次,应利用银行高利润所创造的良好机遇,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既往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用了先贷款、后存款先短期、后长期贷款下限、存款上限的步骤。这种改革思路事实上是将早期经由存、贷款利率管制为企业提供的补贴,改变为银行提供补贴。这种补贴的存在,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同时也有效地维护了银行体系的稳定。
但在商业银行改革基本完成后,这种补贴的继续存在多少有点过度保护了。建议在未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或调整中,应在保证银行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压缩银行的利差空间,以优化整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再次,要充分认识银行业经营的风险性。银行业绩对风险高度敏感,不良率的些许上升,就可以让高利润化为泡影。
因此,不能因为目前不良率较低及拨备覆盖率较高,就忽视对风险的关注。从国外的实践看,西班牙是全世界拨备计提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早在2004年,该国银行业的平均拨贷比就达到了2。5%,拨备覆盖率更是高达500%,而到2009年,拨贷比更是上升到了2。
75%。即使如此,随欧洲危机的升级,西班牙银行业的损失依然超过了其拨备,导致利润大幅下滑,资本金全线告急。以此为鉴,在当前银行业账面利润丰厚的时期,必须要高度重视各种潜在风险,除应继续提高拨备要求外,还应通过限制分红等手段,促使赢利转增资本,提高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
此外,银行经营的风险性也意味着,不能把目前银行的高利润当成可以长期存在的现象,相关领域的改革应有足够的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及行业的承受能力,对利率市场化等基础性改革来说,认识到这一点尤其重要。最后,银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已迫在眉睫。
如果说,过去几年,规模扩张、利率管制及风险较低是银行业利润持续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未来,这样的发展模式可能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资本约束不断强化,筹资难度也越来越大,资本损耗型的规模扩张将难以为继;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也会导致银行利差空间的收窄。
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仅从数据看,2011年底,全部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已达到19。3%,较前几年已有了显著提高。但若考虑到其中含有的一些水分,以及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中间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几家大银行,多数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在10%,甚至5%以下,商业银行在优化收入结构方面还有一定的空间。
也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有关银行收费的各种争议颇多,规范和完善工作才刚刚起步。要真正实现转型,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