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特征包括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社会历史性。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研究价值观是了解人的心理规律和机制的前提。
主观性指用来区分好与坏的标准,即所说的区分得与失、荣与辱、成与败、福与祸、善与恶的标准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与评价的,这些标准均可以称为价值观。对于客观存在的客体,个人都是依据主体自身的需要对客体的意义进行评价。
价值观是在个体出生后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拓展而逐渐萌发和形成的。儿童期的“价值观”是通过对父母和亲人言行的模仿而形成的。他们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感性形式,是对成人价值观的照抄照搬。因此,儿童期还未真正形成价值观,其“价值观”只能称为价值感。青年期,随着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个体开始有意识的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从而形成个人特有的价值观。
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之后往往不易改变,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现,如兴趣、愿望、目标、理想、信念和行为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