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由来简短 母亲节的故事简介
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1864——1948年)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她提出应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可是这个愿望尚未实现她就逝世了。
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请将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节日于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正版式开始。
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并规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表达对母亲的尊敬。而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生前最爱的康乃馨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至于母亲节赠送母亲康乃馨的习俗,则来源于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的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印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欣喜地看着康乃馨的图案,而康乃馨正是贾维斯夫人生前最爱的花朵。这枚为了纪念贾维斯夫人所设计的邮票,很快让人们将康乃馨与母亲节联系起来,康乃馨也因此成为母爱之花,演变成母亲节必不可少的赠礼。
母亲节在中国
中国官方并没有把国际母亲日或者以上国家的日期作为官方的法定庆祝日,香港及澳门亦然。但是自从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逐渐在五月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
近年来专家学者提议的、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念母爱而设立“中华母亲节”, 并以孟母为形象代表,时间定在农历四月初二。
至于为什么是孟母?日期为什么又是农历四月初二呢?这是因为孟子的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的形象,“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的故事传诵了两千多年,而孟子诞辰在农历四月初二至今还人所共知,是人民的集体记忆,已形成民俗,这是最可依据的,在方志等文献中也有相应记载,不是孤证。
“母亲节”虽然在全世界逐渐流行起来,但其内涵在不同的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对他们的母亲和西方人对他们的母亲固然在情感上是有很大的共性的,但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下,中国人显然更讲究的是“孝道”,而西方人则是“独立之人格”,而如何在“孝道”文化之下实现个人人格之“独立”则是中国人的课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
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e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