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丰富的艺术基因甚至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和先秦时期的文化生活中。比如说舞阳贾湖出土的8000年前的七孔骨笛,至今仍能吹奏出动听的旋律;安阳殷墟出土的3500年前刻有乐、鼓、龠、舞等字的甲骨,说明那时不仅已经有了弦、管和打击乐器,而且有了表演艺术形象;而从殷墟和内黄等地出土的巫傩青铜面具,则无疑是当今戏曲脸谱的远古踪觅。
至于《北齐书》《教坊记》《通典》等多部史籍中记载过的陏唐时期曾广泛演出于河内、河朔(今沁阳、新乡)一带的《踏摇娘》,从其情节和表演看,则不仅已经有了人物性格、角色装扮及舞蹈动作,而且有了独唱、帮腔、道白,还使用了代言体手法。按照王维对戏曲所作合歌舞以演故事的定义,则出现在1400年前的这一节目,无疑已是蓓甭初绽、即将成熟的河南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