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也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在于对自己传统部落势力的珍重与维护。在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的图腾有什么寓意和传说呢?一起来看下。
鄂伦春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鄂伦春族人是处于氏族社会阶段的狩猎民族,由于其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社会发展程度较低。但是鄂伦春族人却发展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为此成为维系其民族内聚力以及形成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而对熊的图腾崇拜成为鄂伦春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鄂伦春族是以熊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熊在鄂伦春族人的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此演生出诸多对熊的禁忌。
在中国北方的鄂伦春族,流传着不少大同小异的有关熊图腾的故事。一个故事说:有个猎人被母熊掳去,关在山洞,同雌熊住在一起。不久,雌熊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小崽。后来,猎人趁雌熊携子出洞觅食之机逃走,雌熊发觉后一路追来。猎人沿河岸奔逃,恰逢上游漂来一只木筏,于是跳了上去。雌熊追赶不及,愤怒地将所带小崽撕为两半,一半掷还猎人,一半留给自己。从此,随雌熊生活的一半变成熊,随猎人生活的一半变成鄂伦春人。鄂伦春人认为:“熊与其他动物有明显差异,这便是熊从形体到动作,都更接近于人。”所以鄂伦春人认为人熊同源,彼此有血缘关系。在鄂伦春,公熊被称之为“雅亚”(祖父)或“阿玛哈”(伯父);母熊被称之为“太帖”(祖母)。谈到熊,不能说“熊死了”,只能说“雅亚(或太帖)睡着了”,否则会遭报应。
鄂伦春族人虽然崇拜熊,但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中,还会去猎杀熊,食用熊肉。当然,鄂伦春族人猎熊以及吃熊与其它动物是有明显的不同,他们要举行一系列繁复的、庄重的仪式,最后还要为熊举行风葬仪式,像对待死去的亲人一样,将熊的头和骨进行风葬。这种既崇拜熊又以熊为食的习俗看似矛盾,但是在世界许多狩猎的族群中却普遍存在。
你可能会喜欢:
朝鲜族说韩语吗,朝鲜族语言和韩语的区别
珞巴族人口有多少,分布在哪个省?
珞巴族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云南白族语言文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