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之所以被传承,因为它代表着每一个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思想的表达,它由人类而产生创造,由人类一代一代的传承补充着,每一个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不同的地区之间因为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所产生的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
白昼和黑夜相等
春分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四个,不仅仅有着昼夜平分的意思也有着平分春季的意思,这一天是春季的中间时点。春分一般每年具体的日期是公历的3月20日或21日,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地球的赤道上,所以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就是所说的昼夜分平。此后北半球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一天比一天短,直至夏至。
春分麦起身
春分之后,气候适宜,降水丰沛,适合农作物生长,北半球日照时间渐长,天气渐暖,地面积温开始增加,农作物都开始芽生长。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适应的物候现象是“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声,三候始电”。就是说燕子来了,雷声有了,光照增加。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地区有农谚说:“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忙趁春分放纸鸢
春分代表着春天真正意义上的到来,因此人们会在春分后,结伴出现,带上老老少少一起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表示着燕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