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24节气中,有不少节气是有吃蛋习俗的,其中,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也有吃鸡蛋的习俗。当然,每个节气吃鸡蛋的由来及寓意是不同的,那么,你知道立夏这天为什么要吃鸡蛋吗?到底立夏吃鸡蛋的寓意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立夏吃蛋的风俗由来及寓意。
立夏吃蛋的风俗由来
立夏吃蛋来源于一句俗语“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疰夏是过去老人们对一些体弱多病,浑身乏力,没精神的表现的一种总称,多数应用在初夏时节和小孩身上,因为立夏过后,天气炎热,气候发闷,很多小孩都会出现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的表现,所以古代人就总结出了疰夏的这样一个症状。立下吃了蛋,热天不疰夏,从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为,立夏的这天如果说吃了鸡蛋的话,这个夏天就不会发生疰夏的症状了,立夏过后,天气炎热,人们可能还沉浸在春风徐徐的环境中,但是立夏一来,就打破了这样的环境规律,炎热的夏天,闷热的天气,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多少都会有点不想吃,吃了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孩子会表现出食欲减退,浑身无力的症状,农村老人们就会说孩子的这种现象是疰夏,为了防止这种现象,老人们就总结出一个习俗,那就是吃鸡蛋可以预防疰夏。
相关故事:
南通民间传说,早先天上有个凶恶的瘟神,平时爱睡懒觉,直到每年的立夏节,才苏醒过来,带上一只瘟疫的口袋,溜到下界播疫作祟。凡是被它染上病的,就是“疰夏”。
于是,孩子的母亲们哭哭啼啼,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女娲娘娘知道此事后,就去找瘟神说理。娘娘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你去伤害他们。”瘟神知道女娲娘娘法力无边,不敢跟她作对,说:“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童在下界?”娘娘笑道:“这样吧,我立夏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你认谁记号,干万不得胡来。”
这年立夏那天,瘟神醒来,背起疫袋,又急冲冲来到下界,但是从早跑到晚,见到的孩子胸前都有个网兜,不敢动手,最后瘟神精疲力尽,气呼呼地累死在路上。瘟神死后,孩子们也就把挂在胸前的蛋吃掉了。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感谢女娲娘娘的大恩大德,以后每年立夏,家家户户都煮蛋给孩子们吃,立夏吃蛋的风俗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立夏斗蛋:
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进入夏天后,因感暑热之气,有些人,尤其是老幼体弱者,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之类的症状,称为“疰夏”。鸡蛋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营养品,用来为预防疰夏提前“进补”,是个不错的选择。而配合孩子们的心性,将吃与玩结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当然,作为一种节令习俗,“立夏蛋”有它的巫术/仪式意义所在。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夏季宜养心,人们认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习俗——吃笋,拄腿;吃豆,拄眼——人们因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酷暑苦夏、身体亏损而生的不安全感,终于在这一整套“以形补形”、支撑体魄康健的仪式中找到了消解之处。
所以,过去的民间俗谚会这样说:“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尽管,到了不愁营养、唯独怕胖的当下,那些恨不得抖一抖就瘦三斤的人儿们,会把这句话改成“立夏不吃蛋,瘦得不好看”,也真是没准儿。
立夏斗蛋的规则:
孩子们得到立夏蛋后并不急于先吃,而是先来比一比,斗一斗。小伙伴们每人拎着个红色的编织袋,里面都是沉甸甸的鸡蛋。大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个个摩拳擦掌,开始斗蛋。斗蛋的规则很简单。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分出高低,最后的胜利者就是“蛋王”。斗蛋时,小朋友们还特别喜欢在斗蛋上涂鸦画画。女孩子大多在上面画上兔子、小鸡、小鸭之类的图画,活泼可爱。男孩子最喜欢画些狮子、老虎等猛兽,以显示其必胜的霸气。
吃鸡蛋的注意事项:
1、不能偏爱蛋黄或蛋清
大家都知道鸡蛋是分为鸡蛋清和蛋黄的,但是有很多的人认为蛋黄口感不好,每次吃鸡蛋就只吃蛋白,这是不好的,其实蛋黄是鸡蛋中最有营养的一个部分,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卵磷脂以及脂肪酸,这些东西都是对软化血管、清除血液里面的垃圾是十分有用的,还有很多的微量元素,但是也不能只吃蛋黄,要和蛋白搭配,营养才会更好。
2、每人每天最多不能超过两个鸡蛋
鸡蛋虽然很好,但是也不能吃很多,因为如果食用鸡蛋过量的话,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而且还难以消化,堆积在体内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物质,对身体造成损伤,所以也不要吃太多的鸡蛋,否则可能起到反效果。
3、不能生吃鸡蛋
有些人会有一些怪癖,他们喜欢吃生鸡蛋,直接喝生的蛋清,他们认为这样会更有营养,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生的鸡蛋里面是有很多的细菌的,如果吃下去可能会生病,而且生鸡蛋是不好消化的,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4、吃鸡蛋以八成熟为最佳
鸡蛋不要吃得太熟了,不然不仅口感不好,其中的营养成分也会流失,大概是八九分熟就可以了,像糖心蛋就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