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是日本于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之间存在的贵族阶层。华族的出现是始于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确立华族制度的《华族令》则是于1884年7月7日制定。华族于1947年5月3日,随着战后日本国宪法生效而正式被废除。
华族是与夏族对应的名词,在远古神话时代是划分两个部族的名词。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华人、华族、夏人、夏族,通称为诸华、诸夏。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夷与裔作为四方。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称为华。久而久之华夏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华、夏两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左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
华夏,一般作为代称中国,相传在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著许多部落,比较重要的有后来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等。炎、黄两部落融合成的华夏民族,即为炎黄子孙。从汉朝起又称汉族,但是华夏这个称谓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续至今,二十世纪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称谓是华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