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地震的威力是不可想象的,会让房子一瞬间摧毁,也会让地表下沉,还会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地震以后该如何自救?地震级别的划分标准和威力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地震以后该如何自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静卧保持体力,等待其他人员的救援。如能找到代用食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为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硬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地震级别的划分标准和威力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由于仪器性能和中距离不同,记录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以标准地震仪和标准震中距的记录为准。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地震相关问题
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怎么办?
如果身处影剧院、体育馆,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如果身处商场、书店、展览馆,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
如果正在教室上课,学生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如果正在搭乘电梯,应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被困时,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开车时遇到地震怎么办?
如果开车时遇到地震,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车停下。不要将车停在树木、高架桥、建筑、高压电缆、十字路口下面或旁边。在晃动结束前呆在车里,车体足以保护你远离大多落物伤害。地震彻底结束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沿途躲开损毁的路段、桥梁等。
户外遇到地震怎么办?
户外遇到地震时,应留在原地,观察周围情况,不要在马路和公园里大范围移动奔跑。远离可能有落物的地方,如山体、路灯、建筑等,有一些建筑虽然是防震的,仍要小心上面掉落标牌、灯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