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还有两天,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二战事件《敦刻尔克》就要上映了,但是希特勒带领的德国把三十万大军重重的包围,真的是突发善心放了他们的吗?本期的外国历史故事,讲讲敦刻尔克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二战中一场非常着名的军事行动,一些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将敦刻尔克撤退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着名战役之首。就连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也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其实,通过回顾当下各种历史资料我们不难看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胜利其实早已注定。
从敦刻尔克撤退下来的英法联军
纵观整个敦刻尔克大撤退,最令人不解的恐怕就要数希特勒为何要求装甲部队停止进攻。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德军自身的原因。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在欧洲大陆所向无敌,其优势在于战术思想先进,瞬间打懵了还停留在一战思维的英法联军。可是,德军在武器装备上和后勤保障,乃至军队的作战体系上还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这一点,在《失去的胜利》(曼施坦因回忆录)、《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等着作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在海滩上向德军战机射击的英法联军士兵
例如《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曾有这样的战例:每次装甲部队渡河时,基本上都是零散的,有的师部过去了,但防空部队还没到河边,有的步兵甚至自己找船,场面乱作一团…《失去的胜利》一书中也曾描述到:许多军官仅对A、B两个集团军攻打法国的大战略是清晰的,但实战中该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穿插、分割对手仍不明确。这些都表明,德军的闪电战虽然理论成熟,但实际上依旧是边打边学边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攻打被围困的40万英法联军,恐怕谁都得掂量掂量。同时,在1940年5月20号的战斗中,蒙哥马利指挥两个装甲旅给德军以重创,也让纳粹高层害怕装甲部队的孤军深入会造成更大损失。这些因素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运输英法联军士兵的船队浩浩荡荡
除了德军的因素外,英国本身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也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重要倚仗。从敦刻尔克到英国共有三条航线,唯一能够使用的航线是距离最远的,全程将近90海里,如果德国动用海空军进行联合打击,英法等国的运输船只将遭到灭顶之灾。可是,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海军除潜艇部队外,水面舰艇部队的实力一直远逊于英国海军。而1940年,德国连“U艇狼群”也没有成型,所以海上大规模拦截根本无从谈起,只能依靠空军进行打击。结果由于天气恶劣,再加上英国空军拼死抵抗,德国空军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顺利实施。
落水后被救起的英法联军士兵
最后不得不说一说希特勒本人对于英国的态度,从现有的部分资料来看,希特勒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想单纯依靠军事手段解决英国。例如,希特勒曾多次表示“(英国)那是高贵的种族,是我要与之讲和的民族”。而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也指出,征服世界,德国最好的盟友是英国。把近34万英法联军放回去,不让英德两国结下死仇,为日后和英国达成和解留一丝余地。这是否是当时希特勒心中所想,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至少我们能够看出来,希特勒似乎并不想对英国赶尽杀绝。
敦刻尔克大撤退纪念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用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将士。这是后人对于那些献出自己宝贵生命士兵的敬意,同时也是对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牺牲的全体正义之士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