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夏至已到,高温是变得越加频繁了,雷雨天气更是常常不按套路出牌。大家都知道,夏至不是最热的时候,那么,朋友们清楚为什么夏至不是最热?夏至为何不是最热的时期?
为什么夏至不是最热
因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的三伏天,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夏至前后,虽然视太阳最高,辐射最强,地面吸热最多,但地面没有达到积累和保持热量最多之时,夏至以后,地面吸热减少,温度继续升高,直到地面吸收的热量等于它所放出热量之时,地面温度才不再升高。这便是最热的时期,相当于小暑、大暑节气。过后,地面放出的热量大于地面吸收的热量,气温才开始降低。
夏至到来,但一年最热时段还未来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这是相对于北半球来说的。我省将迎来一年中最长的一个白天,再加上这天北中部又是高温天,所以我省北中部要度过今年最长的一个高温天了。
夏至到来,是否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到来,毕竟这天白天的时间最长?这种说法是错的,因为影响气候冷暖的因素是积温。虽然夏至过后,我省的白天渐短,但白天的时长还是大于夜晚的时长的,白天近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处于累积的状态,只不过是累积的加速度放缓了。一般到三伏天,我省才会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也就是小暑、大暑、处暑这几个节气期间,我省的气温一年中最热。
夏至节气,有两种天气现象需要注意。一是局地性较强的对流运动,用刘禹锡那句著名的诗来形容,便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样的突发性、局地性的强风降雨将变得多发。这是因为,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变得旺盛,午后到傍晚经常出现雷阵雨天气。另一种天气现象是我省偏南地区如信阳、南阳等地市的暴雨天气。我省的主汛期一般在“七下八上”,但“六下七上”,我省南部的极端降雨天气将变得多发。
夏至要注意什么
适当补水
夏季气候高温闷热,极容易出汗,需要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维持体内水平衡,但不要大量饮用冰水,过凉的水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减退,从而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
夏至的时候,天气炎热,受气温的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功能较弱。在饮食上,不宜继续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
要食用杂粮为主的偏凉性食物,在及时补充身体的膳食纤维的同时,避免热性食物在体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但是寒冷性的瓜果还是要适量的使用,避免损伤脾胃。
晚睡早起
在临近夏至的这段时间,尽量保持每天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现“暑易伤气”的情况,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规律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缓解疲劳。恢复体力。
夏至的气候特征
“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