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词是为闺中女子代言,意在表现女子,对远征男子的思念,根据词意,女子当居南方潇湘之地,男子则远戍北方,时间在春天;【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
这首词写的是,采莲的楚女欲归南浦,与风吹波起、小船渐行渐远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隔西风】三个字,语言简洁,却深入地写出了,送别女子的心情,西风吹起,碧波荡漾,人儿远去,无影无踪,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满心田。
-
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个孩子,但始终默默无言,不和楚王说一句话;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短短二十个字,句句叙事,却句句都是情语,表达委婉含蓄,而又情理俱到。
-
【伊州歌】是乐府曲调名;整首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倒叙”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得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人的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
这首诗是杜甫往牛头山,拜访鹤林禅师后,下山回望的记述,从诗人的一生虽困苦不堪,但始终“哀而不伤”的中庸境界来看,诗人的确是从佛法中,得到了利益,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心系禅悦的心迹。
-
这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或者天宝三年春天的某一日,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三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
诗人通过描写西施的,容貌、举止、情态乃至生活环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嫔妃的生活情趣,实则以借古鉴今为警戒,影射讽刺现实的不满,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全诗轻快流转,风格率直,大胆、热烈、活泼,不同于一般的宫怨诗。
-
诗中提到的鹦鹉,一是败羽,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终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这是诗人的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自己就是那只败羽而多言的鹦鹉。
-
整首诗语言直率自然,确实是“清水芙蓉”,虽然诗中没有具体描绘“白玉郎”的面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