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首词除了运用象征,以及触景生情的手法,来表达深婉的相思之情外,还有直接剖白“感君”之心,但“感君”之心依旧隐约,达到一种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给读者无限的联想空间。
-
这首词并没有什么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在作者的词中,这首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依旧值得细细品味。
-
这首诗的意境很像唐代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相通之处,然而这两首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
-
由于在东汉后期腐朽的政治环境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清白正直之士受到排挤陷害,出现公然“卖官”的事,这首童谣,便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揭露与讽刺。
-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幻想,逐步递进决定的,一层比一层加大了幻想的成分,使读者逐步摆脱了狭窄的天地,看到了广阔无垠、瑰丽无比的世界,以此加强诗的艺术感染力。
-
这是一首吟咏藤州景物的诗,咏物诗重在借物抒情,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吟咏紫藤树,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雕不典,意境清新。
-
这首诗描写了农历三月,洛阳花开似锦的美好春光,全诗没有一个春字,而洛阳春天锦绣一样的,美丽景色却跃然纸上;这首诗善于用明暗的对比,把柳莺的飞上飞下比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比喻成机声,把洛阳盛开的花儿比作锦绣。
-
整首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虽然所待之人久久不至,但她深信,那一份寂寞的孤独,非常有价值,那份孤高拔俗的虔诚等待,一定会在不期然中,创造一段旷古未有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