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天后宫坐落在风光旖旎的紫薇山上,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殿中供奉镇殿黑面妈祖及湄洲软身妈祖,神态威仪。其中乌面妈祖金像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妈祖三肤色漳浦为黑色
据记载,宋真宗咸平二年 (公元999年),妈祖林默逝世12年后,朝廷敇封建平海妈祖行宫,用上等樟木雕刻红面、金面和黑面三种不同面色妈祖共6尊:红面妈祖慈祥如凡人,金面妈祖代表羽化得道,而黑面妈祖则是救苦救难之相。这6尊妈祖中又分为硬身和软身,何为硬身呢?就是用整块樟木雕刻,因不便搬动亦称镇殿妈祖;软身,就是妈祖像的四肢关节可以灵活转动,便于更换新装和出游搬运移动。
据了解,在全世界几千座妈祖宫庙中,现旧镇乌石妈祖就是这6尊妈祖金身雕像之一,以黑沉香木雕成。
探花迎妈祖湄洲最古老
湄洲最古老的妈祖像怎么会 “安家”在漳浦呢?这就要从明朝探花郎林士章说起。林士章是乌石人,据传,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林士章赴京赶考,路过泉州洛阳桥,妈祖显圣,挡住去路,出了下联要林士章对: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林士章当时没能对出。他在参加殿试时,皇帝出一上联:“扇中画梅,日日摇风枝不动。”林士章随口答出:“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因而高中探花。
明万历九年,当了礼部尚书的林士章告老还乡,途中到湄洲朝拜祖姑。他对当地宗亲说:“祖姑托梦给我,说是要随我到漳浦观赏海云禅月。我想迎请祖姑到漳浦。”当地人同意了。当年八月十二日,乌石万人空巷,把妈祖宝像迎入海云家庙。从此,每年八月十二日便成为乌石地区的“姑婆祖生”。
上世纪60年代文革动乱期间,这尊黑面妈祖神像险遭焚毁。当地村民林天来、林寿通等闻讯冒险抢出,想方设法藏在后山洞内保护,使得黑面妈祖能保存完好。
漳浦欲打造28米高妈祖像
漳浦是台胞的重要祖居地,据统计,祖籍漳浦的台胞有200多万人。其中就有不少乌石人迁居台湾。1989年,旧镇镇政府提出以乌石妈祖为媒,招台商、引台资。经过几年酝酿,乌石天后宫于1992年在紫薇山南麓破土动工,1994年宝殿落成。如今,乌石天后宫成为台湾人耳熟能详的朝拜圣地。台湾前来乌石的认祖团、进香团一批又一批,络绎不绝。
目前,旧镇镇政府准备建造一个两岸民间信俗文化交流中心,该项目规划用地4900多亩,总投资28亿元,将在紫薇山上矗立一尊28米高的三面乌面妈祖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