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本指桃树和李树,或指桃花和李花。但从先秦起,由于桃李在生长地域、生长习性、开花时节等诸多方面的相似,人们就将两者并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桃李”这一固定的称呼。由于“桃李”在文学中的广泛运用,这一固定词组,被赋予了许多内涵:
1、青春年少。桃李通常在三四月间开花,就成了春天的象征。这正如人的青春年华,于是有了“桃李年”的说法,用桃李的青春去比拟人的青春。
2、善来善往。《诗经·大雅·抑》中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在《诗经》中,桃李成了相互赠答的美好物品。而这一传统,也被后世文人所继承,桃李也就开始象征着报恩、报答或者善来善往、以礼相待。
3、品质美好。辛弃疾的《一剪梅》中写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以“桃李”来暗喻高尚的品质或是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4、弟子门生。桃李也是弟子门生的代名词,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桃李满天下,就是比喻培育的优秀人才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