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叫“乞巧节”、“少女节”,莆俗叫“七夕”。唐诗人杜牧《秋夕》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此诗就是民间流传的“驾鹊桥以渡河,牛女相会”的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
莆俗“七夕”黄昏,新月半窥,微风拂衣,少女们沐浴换上新装,在庭前桌上排列糖豆、瓜果、茶酒,红烛高烧,点上七炷清香,虔诚地向织女星膜拜,口中默念着“织女星,智慧星;穿过线,全聪明”,祈求织女赐巧于她。祝告后,每人取出绣花针7枚,五色丝线7条,有的在烛光房,有的在月光下,避着风,聚精会神地一手持一根绣花针,一手以五色线向针孔穿去。她们反复引针穿线,穿了七七四十九次,看谁穿得最快、最多,谁就是乞的巧最多,谁就会最聪明伶俐了。尤其那七、八岁的丫头,跃跃欲试,但稍为迟缓,则急得面红耳赤,她越穿心越急,心越急则越要穿,体现出丫头的毅力和决心。在母亲或姐姐的指导下,顽强地学习引针穿线,兴趣更浓。真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之后,三姐四妹聚集在楼台之上,边吃炒豆、瓜果,边研讨针线活,不知东方之既白,真如古诗《七夕》中所描述的“彩楼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阑漏欲终”的情景。
莆田“七夕”“乞巧”的习俗,如今虽已淡化很多了。但她们那种热爱劳动、追求技术、向往幸福生活的善良愿望,正反映出故乡淳朴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