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概况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自称“京”,他称“越”。1958年定名为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区的山心、沥尾、巫头三地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数为22517。使用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现基本上通用汉语广东方言和汉文。
京族自15世纪以后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沥)尾、山心、潭吉等地发展。清朝政府曾在江平地区设立“江平巡检司”,清末属防城县管辖。京族和当地汉族人民一道,披荆斩棘,筑海堤,垦荒坡,劳动生产,共同开发了南方的沿海边疆,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在历史上曾和汉、壮等族人民联合进行过多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法战争期间,京族聚居的福安村(包括今沥尾)里长杜光辉率领京族、汉族群众数十人,参加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1886~1887年间,法军侵占江平地区时,当地京、汉族人民联合组成义军,坚决抗击法国侵略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沥)尾、山心京族30余人参加东兴总工会领导的船工工会。山心京族地区曾成立农民协会。总工会及农民协会允后在沥尾、山心组织动员京族群众数百人举行游行示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斗争。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入京族地区,京族人民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纽争州川:平地区抗日游击小组,开展武装斗争。解放战争中,京族人民积极参加游击队活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