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青年路南段,原工艺美术大楼门口,早先,这儿的道路是被老三官殿前一条玉带河分割为南北两边的。小河上原来有座小桥,叫巴掌桥,又叫隐龙桥。巴掌桥的桥身,统共只有两三步长,桥面跟两岸的路面差不多相平。由于它又矮又短,很不惹眼,连不少六十岁上下的老泰州,也叫不出这座桥的名字。其实,叫它巴掌桥,倒不是因为种种原因它矮小,其中有一段故事哩。
相传这座桥在南唐就有了。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在没有发迹之前,一次奉北周皇帝世宗的命令带兵攻打南唐,被打败了,只身一人从此地经过,被南唐的兵马发现了,就紧紧追赶过来,真是危险得很哩。赵匡胤情急生智,就朝桥下一躲,半截身子插在水里。这后头成百的追兵,骑马带刀,杀气腾腾,在通过小桥的时候,桥身因年久失修,被大队人马踩得摇摇晃晃,直接就要倒塌。这位赵大爷生怕他被压倒在桥下,赶忙用双手撑住桥顶。追兵追到前面,看没有人影响到儿,就疑惑起来,为首的马上猜到赵匡胤可能躲在桥底下,于是,一挥手叫两个亲从奉命奔到桥下,自己随即带领众人继续往来帐档前方追去。两个亲从奉命奔到桥下,拨芦草仔细寻找了一番,竟没有发现踪迹,只得掉头追赶大队向上复命。嗯,赵匡胤哪里去了哩?原来,赵大爷事先就想到追兵过后,仍有寻找的可能,于是,等腰三角形到追兵通过小桥之后,他就马上拨开芦苇,爬上北岸,飞奔走了。
事过之后,有人无意之中发现桥洞底下,桥面背后,有两个深深的大巴掌印。不久,这种事情传扬开来,巴掌桥的名字她就渐渐被人喊起来了。再以后,赵匡胤登基做了宋代的太祖皇帝,人们又把巴掌桥改叫隐龙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