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的祭祀与捕鱼有关,目的也是祈求渔获物丰收和渔人安全。台湾原住民大体皆知捕鱼,但对河伯的祭仪则不大普遍。曹族在狩猎祭后数日,各氏族的男子都在河边祭祀河伯,称为“密敖斯古”。阿美族在收获祭之后也有集体捕鱼,带有河川祭的意思。住在兰屿的雅美人,因捕鱼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捕鱼的祭仪不少,有飞鱼渔祭、渔组结成祭、渔组招鱼祭、小船初渔祭、个人渔中止祭、食飞鱼祭、飞鱼干收藏祭、飞鱼终食祭等。
鱼祭
原住民花莲大港口阿美人祈神丰渔的祭仪。通常在农历五月间一月夜举行,由年青人携兽肉、糯糕、酒等到秀姑峦溪口祀奉鱼神,祭司祈祷丰渔。祭毕,大家下海网捞或垂钓,各逞其技,翌日中午回村前,将所捕鱼虾当场烹煮,并全部吃尽,禁忌剩余。尔后,青年级首领令参加者奔跑汲泉水饮用。鱼祭当天禁忌上山农作,否则祭祀失灵,一年捕鱼无获。
船祭。
原住民阿美人纪念祖先开基、祈神赐福的传统祭祀,又称“海祭”。源于祖先神话:相传古时,阿美人女始祖里漏所部客居异乡,她的儿子基波托与海神沙依宁交游甚笃,情同手足。海神向基波托传授游泳、造船、驾船与祭船等技艺,还一同制造了三艘黑心本古船。后来里漏率众出海,遭遇风暴,三艘古船载其脱险,于台湾东岸登陆,开基建社。为感谢海神及古船的恩赐,后人遂设祭祀奉。祭仪原为十四年举行一次,后改为七年举行一次。通常在七八月问卜日举行,为期十天。祭前,在当年里漏始祖登陆的海滩搭建一大茅草棚、船屋及祭坛。行祭时按长序级别入棚落座,由长老主祭,面对大海祭拜船屋里的古船,祈海神和祖灵保佑人寿年丰。此时,禁忌女性人内。祭毕,男女青年席地宴飨,向长老敬樽致谢。宴飨之后,举行隆重的“试船祭”,即按六至八人编组,分批乘古船划浆出海,约百米之遥折回,如此往复。青年模拟当年祖先登陆情景,操浆击水,齐唱古战歌;岸上观众群情激昂,歌舞助兴,直至试船完毕,将古船放回原处供奉。宴飨歌舞,连日不歇。
飞鱼祭
原住民雅美人酬谢飞鱼王,祈神丰渔的传统祭仪。源于神话:雅美人以猎捕飞鱼为生,世居的兰屿岛是太平洋黑潮暖流的必经之地,鱼类靡集,尤以飞鱼为最。相传太古时,雅美人祖先梦见黑色飞鱼王翩然而至,禀告渔汛、捕鱼海域、捕鱼方法以及有关禁忌等等。雅美人祖先视为吉兆,遵嘱出海,果然满载而归。雅美人从此以猎捕飞鱼为业,衣食丰足,并以隆重祭仪酬谢飞鱼王,同时立下禁规,世代相袭,恪守不违。每年三月渔汛初潮至十月禁食飞鱼,断断续续长达10个月。仪式繁复,禁忌颇多。按照猎鱼程序,三四周飞鱼旺季,以部落为单位组织船队夜间出海,先后举行招鱼、丰渔、初夜、尝新、解散等仪式。船员戴银盔、坎肩,给新船、渔具、火把、竹筒等许血禳祓,唱招鱼歌,祈神丰渔,并绕船狂跳呐喊作驱鬼状。船员集体食宿,住处围以篱笆,防范恶灵侵扰,禁止接触异性。初尝新鱼须祭奠鱼灵,酬神谢祖。四月船队解散开禁,撤去宿地篱笆,船员回家食宿,以家庭为单位驾舟白天捕捞,直至六月,其间举行昼渔、昼食、贮藏等仪式,除照例为小舟、渔具等禳祓之外,取淡水烹煮飞鱼三条,合家默祷聚餐,并将晒干之鱼贮瓮备食。七月一日终止捕鱼,家家户户打扫庭院,宰一山羊,举行终食祭。十月禁止食鱼,家藏鱼干,最后一顿食后,剩余部分抛至野外,以示‘终食”。祭祀与捕鱼期间,格守不性交,不越界捕鱼,煮与吃鱼时不开膛破肚,不投石于海,不喧哗嘻闹,不吃掉地之鱼及豆、姜、柑等诸多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