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
抖音

快手
快手

微博
微博

高州裹粽籺

文档

高州裹粽籺

裹粽籺原叫古中籺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皆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但高州也曾经流传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它带着浓厚的高州地方色彩。
推荐度:
导读裹粽籺原叫古中籺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皆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但高州也曾经流传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它带着浓厚的高州地方色彩。

“裹粽籺”原叫“古中籺”。“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皆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但高州也曾经流传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它带着浓厚的高州地方色彩。

据说,远在晋朝年间,从远方来了两位仙人,正好踏落高州地界,因已精疲力竭,想找个好地方休息片刻再赶路。他们都听说过高州有两个风景迷人之地,一说东山“山神庙”,二说南山的“石牛岗”,两处地方他们都想前去,但人生路不熟,不知还有多远。其中有一仙者正是“铁拐李”,见他用手在额前搭了个凉棚,左右燎目望,只见后山石头遍布,他猜想“石牛岗”一定就近在眼前。另外那仙者乃是“曹国舅”,他硬要往东山,于是两人一个东,一个南,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没法统一意见。就在这时,隐约看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牛,嘴里不停唱着山歌:“五月赶牛山过山,睇见两人往山行,只听喳喳山人语,一个往东一个往南。”两位仙人听了顿觉惊奇,又一阵高兴起来,于是他们一口气赶到牧童面前打听地方。牧童此时会意笑着说:“那好,一个要找‘山神庙’,一个要找‘石牛岗’,你们各说的皆有道理,我有一个办法给你们指点指点,只要你能将带来的任何食物,往这牛头用力掷去,便可知晓。”只见两位仙人各从衣袋里掏出一团布包的熟米团,“沙!沙!”两下皆击中牛头,这只牛左一个右一个将两只米团挂在牛角上。这时牧童嘴里又唱起了歌谣:“饭团挂牛头,要找绕牛走,近在天边不算远,眼前就是大石牛。”歌声刚落,牧童从牛角上取下两个饭团,遁去无形无踪,只有这头牛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瞬间现回了“石牛”的原形。两仙一下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石牛岗”。

再说那牧童一溜烟跑回家里,立即将两个米团拧烂,伴上家里仅剩的几把米,一起放镬煮熟,当他一揭锅时,锅里重重叠叠多了许多米团,他高兴极了,这香喷喷的东西自己也舍不得吃一口,立即拿去救济村里的饥民。不久当人们知道这件事后,就将“石牛岗”号作“仙人古中地”(白话是“猜中”之意),将这米团叫做“古中籺”,这种“籺”就世代流传至今。为什么“古中籺”后来叫“裹粽籺”呢?其实“古”与“裹”字谐音,又因为籺是裹起来做的,所以“裹粽籺”便是它的正名了。

文档

高州裹粽籺

裹粽籺原叫古中籺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皆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但高州也曾经流传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它带着浓厚的高州地方色彩。
推荐度:
为你推荐
资讯专栏
热门视频
相关推荐
惠来十月十五吃米糍 独特的壮家建筑 石湾公仔 番禺扒农艇再现水乡风情 高明板村的“情人节”的踏青偷青俗 南澳生产习俗 普宁丧葬习俗 廉江寿辰丧礼习俗 西村张皇爷诞 饶北山区的清明习俗 广州的迎春花市 阳西生育俗 海丰意头和禁忌 高州“三鸡”习俗 榕城立春日 下帅民族风情 徐闻生育习俗 佛山“老鼠嫁女” 乳源居处习俗 揭东祭祖的礼俗 化州传统婚礼 佛冈舞被狮 翁源过年风俗 储“七夕水 ”和“冬瓜水 ” 客家方言 紫金花朝戏 德庆元宵灯节 榕城五谷爷 信宜端午旧俗 茂南乡间建房习俗 太平洞瑶族习俗 观音岩的抢炮 翁源民间闹中秋 中山节庆活动 佛山民间禁忌 徐闻节庆 榕城掷弥勒佛 平远婚姻习俗 兴宁生活习俗 韶关民俗节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