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马上到,我突然想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固定的农历日子,而清明节却没有。为什么清明节每年都是用的是公历时间?
就网友提出的疑问,记者昨日专访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长、教授、博士徐世球。
徐世球说,与我国大多传统节日不同的是,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是依据太阳运行的轨迹而定,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属于阳历的范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清明节每年都在4月5日左右,前后仅相差一两天,而在农历里的日期却变化很大。
据介绍,自清代以来,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定出,二十四节气也是用太阳的位置定出,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
但是,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公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相当于5.8小时),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0.9688天,几近一天,为修正之,故阳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4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或因闰年之故而提前一日,这都会使节气的日期发生改变,但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