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