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对于爱的表达都十分的含蓄,默默无闻的奉献才是大爱,所以国人表达爱的方式还是相对低调的,很少用语言直接去表达。古时的鸿雁传情、千里家书都是较为普遍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虽说也是由于存在着许多外界因素,但不可否认也是古人最能接受的方式,含蓄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种浪漫情怀。
不过在刚刚推出的新“24孝”中,却要求子女“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对父母说爱能不能算作尽孝的一种还有待讨论,但也许子女真的可以尝试着用另一种方式让父母感觉到我们的爱。
中国文献中对于古代孝子的描述,多是侧重品格与行为,对语言描绘较少。魏晋时期的著名孝子李密,留下了感动世人的《陈情表》,名传千古。《晋书·李密传》记载,祖母生病,李密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奉在祖母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这也说明了另一点,认真做实事的确是最重要的,但是也是需要表达,李密写《陈情表》虽说是被迫之举,但也是古人表达的一种方式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表达,所以更多的人才知道李密是位孝子,但是对于现代的子女,我们为父母做过的事情有哪些,你能想到几件呢?做的不够,平时又不去表达,父母如何感觉到我们的爱与重视呢?
新“24孝”是一次社会性的对“孝”文化的普及,很多人都表示看来这些条例之后愧疚感上升不少。如果你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大可以去跟父母表达一下,虽然你依然什么都没做,但是父母的心态绝对是不一样的,至少他们感觉到了你的愧疚与心意。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你做的事情。但是,我们的确可以选择另一种更直接外向的方式来表现对父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