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
抖音

快手
快手

微博
微博

天津的旧婚俗

文档

天津的旧婚俗

我说的是在新式结婚方式时兴以前的婚俗,有我见过的,有我听说的。这些婚俗都是阔人的排场,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么折腾的。旧时结婚还真离不开媒婆,就靠她们的两片嘴来说合。她介绍后本家听着合适,还要找合婚的先生(多为瞽目人),用双方的属相和生辰八字合一合,他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反正就是“金鸡怕玉犬”之类。合上之后还要找上两位“大宾”做正式介绍人,大宾就是与两家都认识,在社会上又有些身份的人,媒婆是不上名的,所以管她们叫“小媒”。如果订婚是成年人,婚礼就快,如果是“娃娃亲”就要隔好多年才到下一个项目。下一个项目是“送日子”,男方看好几时结婚要事先通知对方,送日子的仪式同换帖。
推荐度:
导读我说的是在新式结婚方式时兴以前的婚俗,有我见过的,有我听说的。这些婚俗都是阔人的排场,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么折腾的。旧时结婚还真离不开媒婆,就靠她们的两片嘴来说合。她介绍后本家听着合适,还要找合婚的先生(多为瞽目人),用双方的属相和生辰八字合一合,他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反正就是“金鸡怕玉犬”之类。合上之后还要找上两位“大宾”做正式介绍人,大宾就是与两家都认识,在社会上又有些身份的人,媒婆是不上名的,所以管她们叫“小媒”。如果订婚是成年人,婚礼就快,如果是“娃娃亲”就要隔好多年才到下一个项目。下一个项目是“送日子”,男方看好几时结婚要事先通知对方,送日子的仪式同换帖。

我说的是在新式结婚方式时兴以前的婚俗,有我见过的,有我听说的。这些婚俗都是阔人的排场,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么折腾的。

旧时候社会上有一种职业者,人们叫她们媒婆。她们多是乡下来的,少数也有城里人。原来的职业是当保姆,换了几家,认识的人多了,谁家有个姑娘,谁家有个小子,她比较清楚,于是试着介绍几个,成了一对会得很多钱,直到结婚之后很多年,逢年过节还找人家去要“喜钱”。这样她就成了专业的媒婆。所谓“三姑六婆”她占一婆,干这行也不容易,“十媒九空”嘛。

旧时结婚还真离不开媒婆,就靠她们的两片嘴来说合。她介绍后本家听着合适,还要找合婚的先生(多为瞽目人),用双方的属相和生辰八字合一合,他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反正就是“金鸡怕玉犬”之类。合上之后还要找上两位“大宾”做正式介绍人,大宾就是与两家都认识,在社会上又有些身份的人,媒婆是不上名的,所以管她们叫“小媒”。

下一个项目是“换帖”,就是双方都把自己孩子的属相和生辰八字、准备娶谁家的女孩或嫁给谁家,由谁当大宾写在一个红色折子上,那叫“龙凤帖”,然后看皇历找个好日子,互换龙凤帖。送帖的人都是自家的保姆,四位或六位,一律穿着由赁货铺租来的青缎子裤袄,红绸子扎成“十字披红”状,鞋袜都是紫色的,头上戴着绒花,手里举着“金花”(用细签子扎成扇形,粘上碎金箔),最后一个人手捧着“拜匣”,里面盛着帖。双方都用同样的仪式。

如果订婚是成年人,婚礼就快,如果是“娃娃亲”就要隔好多年才到下一个项目。下一个项目是“送日子”,男方看好几时结婚要事先通知对方,送日子的仪式同换帖。

迎娶前一天女方要“过嫁妆”,这又是一件大事,女方把准备好的嫁妆一件件地摆在从赁货铺租来的长条小桌上,小桌上有特制的架子防止东西掉下去,还有桌围装饰,小桌穿两根木杠,两个人抬。嫁妆多少不等,有多至百多抬的,有几十抬的。每抬只放一本文出处:两件东西,如瓶、镜、钟、帽筒、果盘、茶具等,甚至一件细小的东西也占一抬为了凑数。另外还有单夹皮棉纱四季的衣服则用木制的盘子托着。

嫁妆过到男方,先在院子里陈列供众人参观,然后收到新房,准备下一个项目“晾轿”,即男方准备迎娶的花轿和仪仗要在头一天晚上在院子里摆出来。花轿很阔绰,外面是雕花的配以各种形式的装饰物,类似天后宫娘娘坐的宝辇。里面还有轿心,可以取出来,新娘上轿时把轿心抬到炕边,从炕上进入再抬到花轿里。仪仗有红色串灯、彩色香谱、彩旗、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晾轿时还要由一队小孩子穿着彩衣、剃光了头,手托点上蜡烛的花灯,列队围着花轿转,转时要唱歌。

第二天一早就到女方迎娶,以大乐为前导,两面大锣,大小唢呐,以下是前一天晚上晾轿时那些仪仗、花轿,外加一个“夹凉席抱公鸡”的人,这是一种“妈妈例儿”。约九十点迎娶回来了,新娘用轿心送进新房,新房门外用彩旗遮住,大乐在门外高奏《得胜令》、《将军令》。新娘进到新房的外间,屋里除了新郎外还有一个“料理作帐”的婆娘,外间屋供桌上陈设着“天地君亲师”牌位和“弓箭板斗”,点上蜡烛,婆娘引导举行拜天地仪式。新郎穿着长袍马褂,新娘穿着锦绣的裙子大袄(中式礼服)。弓箭板斗是一个木制的斗,里面盛着高粱,上面摆一张弓和一个秤杆。婆娘拿着弓箭叫新郎象征性地朝新娘头上射一箭,再给他秤杆叫他挑去新娘的盖头,新郎新娘见了面,然后夫妻跪拜天地,夫妻对拜,礼成。新娘进入内间,新郎退出。新娘从这时起坐在炕上三天不许走动,一切由陪房的保姆(多是女方从娘家带来的)服侍。第一个进去看新娘的是一对童男童女,以后才允许其他人进去,闹洞房也从这时开始,到中午还要摆上炕桌,请新郎新娘吃“合卺饭” 。晚上还有一个项目即由“全人”念着喜歌给新人“铺炕”。

婚后第三天上午要“分大小”,即新娘到长辈屋里认识所有的人,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当天下午女方还有一个项目即“送油”,由新娘的小弟(十岁左右,若没有小弟找适当人代替)由一位保姆陪同给姐姐家送一篓油,这又是一项妈妈例儿。婚后第六天或第九天是新郎新娘回娘家,这叫“回门”。女家盛宴招待,请来嘉宾作陪。到第二十天新娘要住娘家,住“对月”,即从第二十天到第三十天再回婆家,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住九天,这叫“头十后九”。再以后就随便了。

文档

天津的旧婚俗

我说的是在新式结婚方式时兴以前的婚俗,有我见过的,有我听说的。这些婚俗都是阔人的排场,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么折腾的。旧时结婚还真离不开媒婆,就靠她们的两片嘴来说合。她介绍后本家听着合适,还要找合婚的先生(多为瞽目人),用双方的属相和生辰八字合一合,他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反正就是“金鸡怕玉犬”之类。合上之后还要找上两位“大宾”做正式介绍人,大宾就是与两家都认识,在社会上又有些身份的人,媒婆是不上名的,所以管她们叫“小媒”。如果订婚是成年人,婚礼就快,如果是“娃娃亲”就要隔好多年才到下一个项目。下一个项目是“送日子”,男方看好几时结婚要事先通知对方,送日子的仪式同换帖。
推荐度:
为你推荐
资讯专栏
热门视频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 邵阳丧葬习俗 回族饮食的禁忌 苗族葬俗 揭秘各地不同的清明节祭扫饮食风俗 康巴藏族,湘西土家族的丧葬习俗 满族葬俗 东巴教各种宗教祭祀仪式 满族祭祀习俗 乌孜别克族的民情风俗 汉人的丧葬仪礼 广西贝江苗寨 客人必须一口气喝三杯 汉族婚姻风俗-回门 台湾的春节习俗 厦门风俗 福建的春节习俗 龙岩三明客家风情 不上天不入地 七夕节全国各地习俗 满周岁的“抓周儿”风俗 金沙江边与世隔绝的傈僳大村 冬至祭典与消寒会 换上长裙自由找情人 彝族少女神秘成人礼 客家的"崇九"风俗 回村祭祖之祭祀仪式 闽东.蒙古族葬俗丧葬习俗 哈萨克族的民风民俗 纳西族的丧葬 赤峰蒙汉民族祭祀习俗 布朗族婚俗 源远流长的崇虎习俗 汉中四大民间艺术 剪纸中的民俗与年趣 春节贴“福”正贴倒贴有讲究 每年三天会情人 白族奇俗“转山岭” 清宫春节习俗 北宋时开封的冬至习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