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
抖音

快手
快手

微博
微博

南澳渔民习俗

文档

南澳渔民习俗

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现因妇女不时兴梳鬃戴鬃,故改用红彩布、金线、榕青、竹青。
推荐度:
导读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现因妇女不时兴梳鬃戴鬃,故改用红彩布、金线、榕青、竹青。

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

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

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现因妇女不时兴梳鬃戴鬃,故改用红彩布、金线、榕青、竹青。

渔船的建造,渔家把其构件按十二生肖命名,如:船舱横梁叫“老鼠桥”,两舷近脚踏板部位叫“牛腿闩”,大桅前为“虎鼻头”,小舱叫“兔水舱”,船帆竹竿称“蓬龙竹”,大角索称“蛇律”,大桅尾两侧木板称“马面”,船头叫“羊角”,捆律索处叫“猴鼻”,收帆索的地方称“鸡布”,竖桅杆的地方叫“狗槽”,帆竹间隔穿绳索的位置叫“猪仔耳”。

渔民建造大船,船眼中要装两个龙银,小船的船眼中,要装印有龙纹的银毫,或者用印有龙纹的铜币。寓意为渔船出海,船眼见钱,满载盈归。新船要下水之前,用饭菜、炒面在船边祭拜,燃烧银锭纸,然后放鞭炮。

渔民登船出海时,头上包扎头巾,穿短裤,着大襟衣;遇上风雨天,则戴斗笠、穿蓑衣。这种简便实用的装束 ,同使用的生产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70年代后渔业逐步走向机械化,渔民生活日益改善,穿着也逐渐改变。

渔网、渔具,忌妇女跨踏。家中若遇上生育(包括猪产、狗产、猫产等)或婚丧,渔网、渔具和人都要用“红花、净符水”(即用柘榴花浇上符水)喷射驱邪。同时还要用一对金、香、烛及一条红布结于船头,纸钱则在船头烧化,方可开船出海。

解放前,妇女不能下海捕鱼,有污秽之嫌。现在此俗已不再存在。1959年“大跃进”时县养殖场第二生产队的女青年林美珠、柯耀清等划竹筏下海放绫捕鱼。80年代,山顶村有一对姐妹,冲破旧习俗,驾船出海捕鱼,成了致富户。后宅镇前埔埕村还有一对未满15岁的小姐妹,划竹筏在长山尾海面上放绫捕鱼,肩负家庭的生活重担。

文档

南澳渔民习俗

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现因妇女不时兴梳鬃戴鬃,故改用红彩布、金线、榕青、竹青。
推荐度:
为你推荐
资讯专栏
热门视频
相关推荐
蕉岭祭祀习俗 平远祭祀习俗 高州封包习俗 高州舞春牛 徐闻寿辰习俗 陆河年初七“七样菜茶”说 川剧变脸 以背运东西为生的人 黑水舞蹈 羌族风情 崇州丧葬习俗 崇州牛灯 四川中秋节习俗 光雾山红叶节 薅草锣鼓-风俗特色 云童舞-广安民俗风情 羌族人的白石神崇拜 丹巴县嘉绒藏族民俗文化 甘孜民族服饰 瓦屋山道教文化 佛山七姐诞 惠州民间中秋赏月 揭西风土人情 婆媳携手“行头桥” 榕城出花园 榕城行彩桥风俗 兴宁生产习俗 阳西婚嫁风俗 韶关长鼓舞 龙川杂技 城乡处处舞狮闹新春 台山生活习俗 揭西买摇篮的风俗 排瑶开耕节 潮南生育习俗 陆丰皮影戏 江门“叹茶”话当年 惠州民间端午节龙舟竞渡 佛山灰批工艺 达濠的屋檐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