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舞,约在二百多年前由辽宁、彰武、朝阳等地传入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南部库伦旗,后流传到开鲁等地,成为蒙汉民族人民共同喜爱的民族民间娱乐性舞蹈之一。后来经过专业艺人的加工整理,使太平鼓舞发展为舞台表演艺术。它既保留太平鼓古朴的传统表演风格,又展现新社会妇女的新风貌。
打太平鼓时,参加者多数坐在炕上敲鼓伴奏,二人或四人在地上边打鼓边舞蹈,不断替换。并充分利用狭小的空间不断变换队形。太平鼓舞蹈动作大多反映妇女的劳动生活,经过几代传承形成固定名称,击鼓叩腕动作称“捞饭”,翻鼓动作称“卖花”、“卖扇”、“烙饼”等等。还有“庄稼忙”、“三季忙”、“赶马”、“锔大缸”等动作,也有反映礼仪风俗、竞技、游戏等方面的动作,如“问安”、“拜鼓”、“踢毽子”、“猪八戒背媳妇”、“斗狮子”等。
太平鼓在室内表演,动作简单,幅度较小,以走和转为主。由鼓点支配舞蹈,打什么鼓点跳什么舞蹈配合,其动作特点为“轻、稳、快、巧”,即走得轻、稳,击鼓要快、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