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是建立一个新家庭的开始,人类什么时候开始有婚礼,我们很难查到准确的记载。但在我国,春秋战国时就有娶妻要“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的记载。而结婚之日,男方到女方家中亲自迎接,即“迎新”,则在《五经异义》中就有记录:“自天子到庶人皆亲迎。”看来,结婚之日,男到女家“迎亲”已经有很悠远的历史了。
迎亲用轿,这除了表示郑重之外,也还有喜庆、炫耀的成分在内。其实,古代轿子不过是一种代步工具,相当于现代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车辆。乘轿的人,除了皇室成员、官宦富绅以外,乡间迎亲也常用轿子。轿子又分为二乘轿(二人抬轿)、四乘轿、八乘大轿几种,只有皇帝出行才用十六乘大轿。在白洋淀,船轿当属特殊之例,以船轿迎亲,是水乡人家在婚礼中一种自娱自乐的喜庆习俗。
白洋淀上的婚嫁很有讲究,除去一些早巳被废弃的迷信礼仪外,一般有六道程序:提亲、订婚、过礼、催妆、结婚、回门。船轿迎亲是结婚中真正热闹的日子,也是婚嫁仪式的高潮。船轿一般用两顶,一顶是男青年坐的简单的蓝轿,一顶是迎新娘用的红轿。红轿轿顶是彩缎搭成,轿身也都用红绸缎扎好,就连架在船舷上的轿杆,也都用红绸裹严。驶船的艄公都是村民公认的驶船高手,船轿驶在广阔的淀面上没有一丝偏斜晃当,表示平平稳稳的意思。结婚前一天下午,新郎披红戴花乘坐蓝色的船轿到女方接亲。晚上,女方在家设盛宴款待。当晚,女青年和自己平素相好的姐妹在家中彻夜长淡话别。凌晨时,男方将花轿抬到女方门前,铺好红毡,才能叫门接亲。女方的小姐妹们友好地戏耍男方,直到男方送上糖果和红包,向小姐妹一再求情,才给开门。此时的新娘神采奕奕,身穿红衣,头蒙红绸,娇羞中带着欣喜,由伴娘扶上花轿抬到船上。扎牢轿杆后,鞭炮鼓乐齐鸣,开船起轿。这时,接亲的、送亲的船队都以船轿为准尾随其后。波光粼粼的淀水中,映着红色彩轿的影子,就像是朵朵小红花在水中随船漂游。淀水有节奏的“啪啪,啪”地击打着船头,像是陆地轿夫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着。坐在船头吹奏乐曲的小伙子们,拿着缠绕红绸的唢呐,十分入神地吹奏着。有时,也会有比新郎小的小伙子,故意把身子向船一侧靠去,船一倾斜,轿里的新娘夸张地喊叫着,惹得满船人大笑。聪明的新娘会从轿子里扔出一条较好的香烟,算是对乐手们的一点小小“贿赂”吧。小伙子们心满意足了,吹着、笑着,神气十足,船轿又平稳前进了。如果船轿路过荷花淀,那可是花红人红,人比花艳啊!船轿载着新娘,带着满船荷香和喜悦到达了男方所在村。此时此景,著名歌唱演员宋祖英在一曲《十八湾水路到我家》中已经表现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了。接下来就是走马鞍(鞍与安谐音,意思是平平安安)、迈火盆(生活火爆)、踏石板(意思是生产平稳,没有坎坷)、入洞房等一般常见的习俗了。
船轿迎亲由来已久,并为白洋淀人所津津乐道,大概它太富有水乡特色、令人回味无穷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