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气候变换的象征,是夏天到来的暗示,从立夏开始,日照的时间越来越长,气温也是不断的提高,当人们的服饰开始换成短袖的时候,就意味着立夏快要来了,而在古代立夏到来的象征就是蝼蝈开始不断的鸣叫,立夏时节的“蝼蛄之鸣”,唤醒了初夏的宁静。
一候蝼蝈鸣
人们将立夏的时间分为三个部分,而以后便是蝼蛄鸣,。在《礼记·月令》中对于蝼蛄的描述是这样的“蝼蝈,蛙也。”清朝学者朱右曾在《逸周书集训校释》中写道:“蝼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但《月令七十二集解》则认为蝼蝈指的是“生穴土中”的蝼蛄。立夏三候是这样说的,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立夏时间在阳历每年05月5~7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立夏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古代迎夏的风俗
在古时候科学技术并不是很发达,人们耕种植物的收获全仰靠天气,因此,人们对于天气的变化十分的重视,对立夏节气十分重视,《礼记·月令》记载:“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先立夏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齐。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周朝时,在立夏这天,天子亲率文武百官,穿赤色衣,佩赤色玉,坐赤色马拉的赤色车,车上插赤色旗,到郊外“迎夏”,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并选派官员到各地“命农勉作,毋休于都,毋或失时。”
什么是立夏
在古时候人们对于立夏的理解是夏天的开始,春天的结束,同时也是植物旺盛生长的季节,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