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一群具有深厚的节日情怀的群体,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有的传统习俗,春节全家团聚吃年夜饭、元宵节猜灯谜、中秋吃月饼、腊八节吃腊八粥等这些大体是相似。但有些习俗因为区域文化的差异,习俗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挂艾草叶可驱邪去病
相传端午当天为整年当中花草药性最为强烈的日子,所以在端午时大家通常会布置可驱邪祛病的各种花草来治病驱邪,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食用艾草方法
我国南方有一种传统食物糍粑,糍粑的主要用料就是艾草,将艾草及糯米粉按照二比五的比例和在一起,里面可包上喜欢的馅料,通常人们会包芝麻、花生、白糖、绿豆。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中华艾文化由来
中国的艾文化可追溯到《诗经》时代,当时艾草就在诗经中频繁出现,从而可得知那时艾草在民间已是重要民生植物。还有一段关于艾草的传说,相传,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叫萧艾,有一天,他泻痢多日后卧倒于军帐中,为了医治病情危急的将士,他带病出诊,却不小心被驱蚊的野草火堆绊了一跤,被火烧伤。但当他给将士诊治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病痛痊愈了,而身上却多了好几处伤痕。于是他突发奇想,用无名野草点火烧灼病患身体的相应位置,凡是被烧灼过的将士病情都好转了,武王大赞萧艾,萧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武王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由于艾的功用较大,古人对其赋予了诸多美誉,如尊称老者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古人对艾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