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
抖音

快手
快手

微博
微博

揭秘古代科考规则

文档

揭秘古代科考规则

作为一种全国考试,早期乡试并不像现代高考这样,因为是官员选拔考试,并非年年都举行,在哪一年举行也不固定。一直到北宋赵曙(英宗)当皇帝时,才规定三年一次,并由此成为惯例。自明代起,乡试一般在子、卯、午、寅年举行,雅称为“大比”,所以举行乡试的这一年,有“大比之年”一说。乡试,前后要考三场,虽然场次没有高考多,可不像现代的120-150分钟一场,每场时间长达三昼夜,整个考试时间加起来,是9天7夜。现代高考的开考日期是固定的,笔者于1985年参加的高考,放在每年7月的7、8、9三天。这个时候正是大暑天,气温太高,影响考生正常发挥和录取工作,后来才提前一个月,为每年6月7、8、9三天。图1:古代考场平面图,一个个号舍构成一个“大教室”。
推荐度:
导读作为一种全国考试,早期乡试并不像现代高考这样,因为是官员选拔考试,并非年年都举行,在哪一年举行也不固定。一直到北宋赵曙(英宗)当皇帝时,才规定三年一次,并由此成为惯例。自明代起,乡试一般在子、卯、午、寅年举行,雅称为“大比”,所以举行乡试的这一年,有“大比之年”一说。乡试,前后要考三场,虽然场次没有高考多,可不像现代的120-150分钟一场,每场时间长达三昼夜,整个考试时间加起来,是9天7夜。现代高考的开考日期是固定的,笔者于1985年参加的高考,放在每年7月的7、8、9三天。这个时候正是大暑天,气温太高,影响考生正常发挥和录取工作,后来才提前一个月,为每年6月7、8、9三天。图1:古代考场平面图,一个个号舍构成一个“大教室”。

作为一种全国考试,早期乡试并不像现代高考这样,因为是官员选拔考试,并非年年都举行,在哪一年举行也不固定。一直到北宋赵曙(英宗)当皇帝时,才规定三年一次,并由此成为惯例。自明代起,乡试一般在子、卯、午、寅年举行,雅称为“大比”,所以举行乡试的这一年,有“大比之年”一说。

乡试,前后要考三场,虽然场次没有高考多,可不像现代的120-150分钟一场,每场时间长达三昼夜,整个考试时间加起来,是9天7夜。

现代高考的开考日期是固定的,笔者于1985年参加的高考,放在每年7月的7、8、9三天。这个时候正是大暑天,气温太高,影响考生正常发挥和录取工作,后来才提前一个月,为每年6月7、8、9三天。

图1:古代考场平面图,一个个号舍构成一个“大教室”

乡试在南宋赵构(高宗)当皇帝以前,全国并没有统一时间,多安排在当年秋季,南方少数省份则安排在六、七月份举行。时间不统一,给考生异地冒名顶替、再考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了堵封漏洞,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赵构诏定了全国统一考试时间:阴历八月初一统一锁院,禁止随意出入考场;阴历八月十五日统一开考。

从此,科举考试有了全国统一考试时间,这也是现代高考时间“全国统一”的源头。

元代规定更详细,但头场日期比南宋提前3天:一、二、三场的开考日期分别是阴历八月的十二日、二十二日、二十六日。明清两代头场开考时间又比元代提前3天,一、二、三场的开考日期分别是阴历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

因为乡试固定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预考多安排在当年的二、三月份。

图2:古代考场“号舍”“号门”立面图

在古代,考生考前也要看考场,而且更重视。与现代不同的是,古代考生看了考场后,便不能再出来,一直要到全场考试结束,饭食由官府安排的“号军”统一负责。

现代高考过去开前20分钟才允许,今年提前,最多的省份也就提前40分。古代高考不同,可提前几个小时进场。一般乡试在开考前一天的子时(相当于23-24时)开始开“龙门”,充许考生进场,随身允许带一只装有考试必备用品的考篮。此时正值半夜时分,进场考生可以领到3支蜡烛。

因为得半夜进场,考生在当天下午不会外出放松,都会老老实实地呆在房间休息“补觉”,以保证夜里有精气神。

图3:古代考官进入考场(入闱)图

乡试的考场设在一般设在省府所在的省城,具体地点是贡院内。贡院看起来真就是一个超级大院子,里面又分割出许多有序排列的小院子,小院子里每排再隔出进深4尺、宽3尺的考室,称为“号舍”,每舍一名考生。设在南京的江南贡院号舍多达20644间,也就是说,可接纳20644名考生同时考试。

每排号舍有门,门额上悬挂粉牌,上书字号。字号用字来源于《千字文》中的字,但“天”、“玄”、“帝”、“皇”这类圣人名讳不用,数目字及“荒”、“吊”这类凶煞字也不用。

号舍既是考试答题的地方,也是考生夜里住宿的地方。每舍有长4尺的两块木板,号舍两边墙体有砖托槽,上下两道。白天考试时,两块木板分置上下托槽上,搭出一副简易桌、凳;晚上则将上层的板拆下,与下层平拼成一张简易床铺。由于空间太小,考生晚上须曲膝而卧,民间戏称之为“鸽笼子”。

图4:光绪十四年四川乡试题(第一场)

考试期间,考生就在这样的鸽笼中度过,吃喝拉撒俱在其间。考场谈不上有卫生条件,在号舍巷道最后面,放置一只粪桶,供考生大小便。高温之下,臊臭难闻,蚊蝇乱飞,身处附近号舍的考生如同坐牢,不要说考试,就是臭味也够考生受的。

靠近粪桶的号舍叫“臭号”,靠近做饭地方的号舍叫“火号”,均不受考生欢迎。当年在江南贡院乡试中,有一位成绩超群的考生,因为坐在“臭号”里考试,被气味熏得发挥失常,不只未考中,回家后还大病了一场。

所以,考生都希望选到靠中间的号舍,如在粪桶附近便惨了。因此看考场时要“抢号”,抢到一个好的号舍,考试心情也舒畅。考场龙门一开,早准备好的考生,便会快速往里赶跑,将占位置用的空考篮放在号舍的桌上,此号舍就属于自己的考间了。

文档

揭秘古代科考规则

作为一种全国考试,早期乡试并不像现代高考这样,因为是官员选拔考试,并非年年都举行,在哪一年举行也不固定。一直到北宋赵曙(英宗)当皇帝时,才规定三年一次,并由此成为惯例。自明代起,乡试一般在子、卯、午、寅年举行,雅称为“大比”,所以举行乡试的这一年,有“大比之年”一说。乡试,前后要考三场,虽然场次没有高考多,可不像现代的120-150分钟一场,每场时间长达三昼夜,整个考试时间加起来,是9天7夜。现代高考的开考日期是固定的,笔者于1985年参加的高考,放在每年7月的7、8、9三天。这个时候正是大暑天,气温太高,影响考生正常发挥和录取工作,后来才提前一个月,为每年6月7、8、9三天。图1:古代考场平面图,一个个号舍构成一个“大教室”。
推荐度:
为你推荐
资讯专栏
热门视频
相关推荐
“舌尖上的端午”微散文大赛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岳母节” 台湾端午节比赛“立鸡蛋” 小测试看看你喜欢哪种粽子 端午将上演"龙舟竞渡博斯腾湖"赛事 世界最早的家族图书馆 端午刮来怀旧风 屈原故里拉开端午文化节大幕 梦见狗的征兆 梦见在找小老虎 任弼时故居 梦见拿刀的征兆 美人鱼不是“传说” 北京香山寺复建20多座古建 再现乾隆鼎盛时原貌 北纬30°怪象频生成 “死亡旋涡区” 梦见蛇的征兆 鱼葬习俗折射爱鱼护鱼民风 苗家古怪待客习俗 50年代建造的钟楼成奇景 300年菩提榕结新果 泉州吴山寺少林古风犹存 中秋节思念亲人的短信 福州乌山景点秘密 寻找福建畲族先民的历史足迹 湖北随州大洪山村民捐古代高僧“坐化缸” 新垵村最老古厝200岁 闽系红砖建筑捆绑申报世遗 父亲节习俗 梦见朋友给自己买鞋 外国人怎么吃粽子的 民间谜语中的粽子趣话 端午节的各地习俗 客家人过“端午节” 杭州西溪湿地龙舟文化节 扬名世界的“桥上书屋” 梦见把头发给剪了 洛阳民间欲筹建饮食文化博物馆 宁波一村里宗祠藏着历经400多年的古经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