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
抖音

快手
快手

微博
微博

等大与转大

文档

等大与转大

旧时苏州下等人有两种特殊的食物,一为“等大”,一为“转大”。何为“等大”?从前的熟肉店和熏胴摊远比现在多,街头巷尾每每能闻到一股烹肉食的香味,循味寻去,便能看到一爿熟肉店或一个熏胴摊,店或摊的肉砧突兀,刀刃锃亮,一旁列着浓油赤酱的鸡鸭肉类,掌刀师傅当砧而立,口中呼应,手头忙碌、利索,应接不暇接待着馋眼闪烁的顾客。苏州人精于吃道,即使是猪头肉,也分作若干门类,如面颊下巴谓之“下颏”,耳朵谓之“顺风”,舌头谓之“门枪”——舌为口门之枪,这是很传神的,比北方的“口条”名要高出一筹;又譬如把禽类的翅、头和脚分别叫作“飞”、“叫”、“跳”,亦简约而又形象。
推荐度:
导读旧时苏州下等人有两种特殊的食物,一为“等大”,一为“转大”。何为“等大”?从前的熟肉店和熏胴摊远比现在多,街头巷尾每每能闻到一股烹肉食的香味,循味寻去,便能看到一爿熟肉店或一个熏胴摊,店或摊的肉砧突兀,刀刃锃亮,一旁列着浓油赤酱的鸡鸭肉类,掌刀师傅当砧而立,口中呼应,手头忙碌、利索,应接不暇接待着馋眼闪烁的顾客。苏州人精于吃道,即使是猪头肉,也分作若干门类,如面颊下巴谓之“下颏”,耳朵谓之“顺风”,舌头谓之“门枪”——舌为口门之枪,这是很传神的,比北方的“口条”名要高出一筹;又譬如把禽类的翅、头和脚分别叫作“飞”、“叫”、“跳”,亦简约而又形象。

旧时苏州下等人有两种特殊的食物,一为“等大”,一为“转大”。

何为“等大”?从前的熟肉店和熏胴摊远比现在多,街头巷尾每每能闻到一股烹肉食的香味,循味寻去,便能看到一爿熟肉店或一个熏胴摊,店或摊的肉砧突兀,刀刃锃亮,一旁列着浓油赤酱的鸡鸭肉类,掌刀师傅当砧而立,口中呼应,手头忙碌、利索,应接不暇接待着馋眼闪烁的顾客。苏州人精于吃道,即使是猪头肉,也分作若干门类,如面颊下巴谓之“下颏”,耳朵谓之“顺风”,舌头谓之“门枪”——舌为口门之枪,这是很传神的,比北方的“口条”名要高出一筹;又譬如把禽类的翅、头和脚分别叫作“飞”、“叫”、“跳”,亦简约而又形象。

然而更形象的还数“等大”。凡鸡鸭肉类,都有不入流品的部位,也可称作“边角料”,如“领圈肉”、“软肋肉”、“奶脯肉”一类;还有烧酱鸭酱肉封镬子边的面饽,(烹熟食靠火功,须令镬盖密封,就以面饽糊之)是吸足了肉食的鲜味和香味的。这些食物店家一律贱卖,于是熟肉店(摊)开门营业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多为穿短打朋友)围了上来,一个个掂脚伸脖盯住肉砧墩看,盯住掌刀师傅的刀下看,看着师傅把边角料和面饽一块块地切来。全城熟肉店(摊)达成默契似的,边角料和面饽统一价格,一律两个铜板一块,于是这就给了穿短打朋友莫大的希冀,他们一个个眼乌珠瞪成桂圆状,等着师傅手起刀落,见大者买,争着喊着,煞是热闹。“等大”之名也就这么喊了出来。

“等大”还有个名称叫做“两头望”,似比“等大”更见趣,旧时苏州地方败落乡绅是不少的,还有“世家子弟”穷书生,他们穷困潦倒,也想尝个美味,经不得熟肉店香风的诱惑,就悄悄趋去买些“等大”杀馋,却是死要面子,一面买,一面慌里慌张两头望着,唯恐被熟人看见坍台,买好后荷叶包朝衣兜里一揣,匆匆离去,于是好事者又把“等大”叫作“两头望”。我家祖上出身官宦而后代家道中落,可祖母定下规矩,绝不可买“等大”;而街坊马先生是穿长衫朋友,时不时偷偷买“等大”杀馋,为我家所不耻。

所谓“转大”,比“等大”更等而下之,说白了,就是饭店酒楼筵席上的残羹剩菜,由店家收拾下,冷盘归冷盘,热炒归热炒,大菜归大菜,经分门别类处理,转手贱卖给小贩,小贩再回烧过后挑着担子走街穿巷地叫卖。苏州人唤此为“转大”,意为转手货。无锡人唤此为“并子”,也很贴切,剩菜并在一起的意思。“转大”的生意是很俏的,满足了社会下层人的消费需求,花很廉的价钱得以品尝到有名饭店酒楼的美味佳肴,据说,百味合并,特别鲜美杀馋。当然,有些身份的所谓“好好较人家”是不会跟“转大”打交道的,看到“转大”担子挑过,啐一声:“龌里龌龊,恶形恶状!”

关于买“等大”的情景我领略过,早时桥头那家大三珍肉店经常上演。儿时我很馋,但慑于老祖母的戒训而不敢走近,只远远地闻着飘来的香味;至于“转大”,我懂事时已不见卖这玩意儿的小贩的形迹了,沿街叫卖毕竟让买者太不体面,想是另有销售渠道了。

八十多年前,当我母亲还是个小姑娘时,住在闾邱坊巷外婆家的邻居因“转大”而引发了一场大火,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两个小孩买了“转大”煮来吃,因眼睛近视而不慎触犯了祝融,一家九口全部葬身火海,救火勇士史金奎带着义犬扑救,不慎触电一并捐躯。早年虎丘山山门前有他肃穆的坟冢,我不止一次瞻仰过。

文档

等大与转大

旧时苏州下等人有两种特殊的食物,一为“等大”,一为“转大”。何为“等大”?从前的熟肉店和熏胴摊远比现在多,街头巷尾每每能闻到一股烹肉食的香味,循味寻去,便能看到一爿熟肉店或一个熏胴摊,店或摊的肉砧突兀,刀刃锃亮,一旁列着浓油赤酱的鸡鸭肉类,掌刀师傅当砧而立,口中呼应,手头忙碌、利索,应接不暇接待着馋眼闪烁的顾客。苏州人精于吃道,即使是猪头肉,也分作若干门类,如面颊下巴谓之“下颏”,耳朵谓之“顺风”,舌头谓之“门枪”——舌为口门之枪,这是很传神的,比北方的“口条”名要高出一筹;又譬如把禽类的翅、头和脚分别叫作“飞”、“叫”、“跳”,亦简约而又形象。
推荐度:
为你推荐
资讯专栏
热门视频
相关推荐
庐山红叶 九寨沟人文风俗 云南瑶族民俗风情 独龙族风俗 思茅民风民俗指南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 中国古代为何只有“四大美女” 广东潮汕的婚俗 古傩迎客 鬼谷峰和泥儿山的传说 畲族祭祖仪式 石屏工艺一绝 流坑古时婚俗 行走南园古村 感受历史文化变迁 寻找“文面女”丹青 从社会风俗的改变看辛亥革命的意义 神堂峪关的传说 传承1600多年的康公庙会冲击“非遗” 改名之争引激辩 旧时苏州食趣 汇聚141个姓氏13种方言 探访"方言之都"廿八都 辛亥革命时期青岛移风易俗 百年“惜字炉”见证客家人惜文风俗 鸳鸯松的传说 北京秋"色" 和盲艺人一同挽留孝贤艺术 长寿村的由来 鱼葬习俗讲述八百年人鱼同乐中的大和谐 屹仙潭与放生池 平谷桃花节人文低碳唱主角 白玉蟾与登仙桥 中秋吃月饼的味道 万魁塔的传说 南丰泥炉制作工艺 古代打油诗的介绍 新安画派 荆州花鼓 崇仁跳八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