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平生勇敢善良,聪明颖悟,普渡众生,济世利人,死后,人们对她的仰慕和爱戴较之生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此,有关妈祖的传说愈演愈众,愈演愈神。据《天后志》记载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则。它们分别是:莱屿长青,祷雨济民,挂席泛搓,化草救商,降伏二神,解除水患,救父寻兄,恳请治病,收伏二怪,窥井得符,妈祖诞降,湄屿飞升,驱除怪风,铁马渡江,收伏晏公,收高里鬼。
化草救商
湄洲之西,有一地方叫文夹(今名文甲),为湄洲湾出入之要冲,礁石夹杂。一次,一艘商船经过此地遭遇巨风袭击,船角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危急中传出求救哀号。妈祖闻后,焦急地对村民说:前头商船 妈祖文化展览馆
即将沉没,应速往援救。可是大家捏摄于狂风巨浪,不敢向前。紧急关头,妈祖信手将脚边小草抛向大海。刹时间,小草变成大杉,排驾流向船旁,商舟缘于大杉相附,不致沉没。小可,风平浪息,船上的人相庆大难不死,都以苍天相助,互相庆贺。待到船将靠岸,忽发现大木不知去向,经询问乡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妈祖的神奇功力。这即是传说中的《化草救商》。
神女救船
传说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队出使高丽(今朝鲜),于东海遇到风浪,八船七沉,仅剩下使者所乘的船还在风浪中挣扎,忽见船桅顶上闪现一道红光,一朱衣女神端坐于上,随即风平浪静,使者所乘之船转危为安。使者惊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妈祖显灵《神女救船》。
镇海怪祭符抛杯
莆田西北方海域有二怪,一叫千里目,一叫顺风耳,时常出来作祟,兴风作浪,伤害渔民。渔民向默娘求助。她遂扮作渔家,找寻二怪。经过十天之后,才与二怪相遇。二怪见她貌如天仙,遂追逐之,想娶之为妻。默娘大怒,调来东海水兵,把二怪团团围住。又祭起铜符,金光万道,并把手中两个铁砂答杯向空中一抛,化作两座小山,镇住了千里目和顺风耳。这两座小山,就是莆田埭头黄岐村北海上的两个小岛,一个叫东答杯,一个叫西答杯。默娘降伏二怪,并收为已用,同助观天文,察地理,以及打救四方遇难之渔民。
踏祥云升天成仙
默娘二十八岁时,时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八。她收拾家中财物,向家人一一交待之后,对家人说:“明日重阳,我欲登高,暂离喧扰尘世,特先告别。”翌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盛妆与家人及村中姐妹道别。众人依依不舍,意欲前往送行,被她婉拒。她说:“此次登高,云程万里,诸位姐妹请勿同行。”然后依依离别,登上湄峰。众姐妹遥遥相送,忽闻空中丝竹管乐,八音齐奏,仰见銮舆翠盖,仪仗幢幡,纷踏而至。五彩祥云降于湄峰,默娘登云而上,冉冉上升,众人无不唏嘘惊异。她升入天际,不久彩云布合,不复见矣!
觅兄长穿波破浪
默娘兄长在东海不幸遇难,她哀痛之极,决定立即出海寻找其兄尸体。由于台风正急,波涛连天,众乡亲未敢下船出海,并认为大海茫茫,台风又大,此举必难如愿。但因默娘觅兄心切,去意已决,众乡亲知道难以阻留,又为她孝悌之心所感动,只好让其出海,并相随助之。由于默娘身有法力,神知其兄之尸首所在,又熟知水性,驾舟穿行波山浪谷,勇往直前。船至大海,忽见大批水族聚而迎之,情景异常,众乡亲大惊失色。默娘示意,水族退下,果见水色复清,其兄之尸即浮出水面,原来众水族乃为护尸而来。自此之后,湄洲渔民皆视默娘为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