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
我的家乡在甘肃一个边远的农村,小时候启蒙是在私塾,记得入学的第一门功课是读《三字经》,然后是《百家姓》、《弟子规》,读书的同时要练习写大字,我们那里叫“写仿”,就是通常所说的描“红模子”。开始时简装订好的仿本交给老师,请先生写“红模子”,自己描写,渐渐地脱离红模子,自己写,每天写一张纸,交给先生评判,叫“判仿”,就是在你写的好的地方画一个红圈,鼓励你,写得不好的字,老师加以纠正。日积月累,红圈会多起来,说明你的字写得有长进,得到先生的肯定。但是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私塾有一项规定是很明确的,即带有文字的纸不能随便乱扔,要小心的收集起来。不仅如此,就是家中一切带有文字的纸张,如果废弃不用,也都要小心地收集起来,送到村头专门修建的“字纸楼”内焚烧。“敬惜字纸”几乎是全村家家户户必须遵守的家规。因为文字是圣人创造的,必须敬惜字纸,这就是我所受的启蒙教育,必须遵守“敬惜字纸”的禁忌。
现在已是纸张、文字泛滥的时代,虽然很多地方实现了无纸办公,但我们的周围还是被大量的被废弃的文字、纸张包围着,资源的再回收利用,已经成了环保的话题。如果今天重提“敬惜字纸”的话题,是很有意义的。由于对字纸所遵守的一系列禁忌,实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它和传统的文化观念、道德观念、生活习俗是密切相关的。仓颉造字与民间的惜字习俗,最能体现人们对文化的敬重之情。
仓颉造字和民间的惜字习俗表现在许多方面。大家知道,文字的最初发明和古老的巫术有关,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占卜文字,今天成了国宝。文字是记录语言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巫术在巫术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巫术中有一种诅咒、符灵巫术,学术上称之为“符咒”。符咒巫术是信奉者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灵物,崇拜达到极致后的产物。“符”是看上去似懂非懂的图画文字,将它贴在家中可以辟邪,戴在身上可以自卫。这种习俗目前还在民间流行。“符”一般是由巫师代神书写的,被认为具有某种魔力,受到人们的信仰和崇拜。“咒”是口头语言,这种语言不是作为日常社交的工具,而是运用在特殊的场合,即诅咒人和事时才能使用它。咒语与符一样被认为具有魔力。如果我们相信文字是有仓颉创造的,首先就要确定仓颉的身份是巫,而且是大巫。在关于文字起源的口碑传说中,在典籍记载中都说仓颉生着龙一样的脸,有个很大的嘴,还长着4只可以发光的眼,所以在他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今天的二十四节气中有“谷雨”一节,大概也和仓颉造字有关。“天雨粟”就是天上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上为什么要下起小米,鬼为什么又要在晚上哭泣呢?因为有了文字以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所以仓颉造字的举动惊天地,泣鬼神。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文字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文化的积累成为可能,人类是靠着文字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的。仓颉作为文字的创造者或整理者,是传说中的文化英雄,今天我们纪念他,无疑是在提倡文明,推进文明。
12 / 2 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