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地”指祭谢农耕所依赖的天(气候)和地(土壤),一般几年才举办一次,有些村落甚至百年一遇
一百多头猪,场面好震撼。这是同安东山古庙的一场传统民俗仪式。
案台上的生猪披上“红装”排列开来,现场人头攒动。这是闽南民俗,叫做“谢天地”,“很多地方都有,但是要好几年才办一次,有的甚至要四五十年,真的很热闹啊!”网友对该说:“我外婆说她小时候有看过一次,第二次就是今年这次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谢天地”呢?本报《地理》版资深编辑卢志明老师告诉记者,“谢天地”是存在于农耕社会,折射于现代的一项民俗,为的是祭谢农耕所依赖的天(气候)和地(土壤),其中,同安东山古庙的“谢天地”以规模大而闻名。
在古时,农民们的理想不外乎八个字,“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选择牲畜作为祭礼比粮食更显隆重,而且“六畜”的兴旺,也意味着作为饲料的“五谷”收成好;闽南普遍养猪,而猪作为“六畜”之一,是最有代表性、最有喜庆意义的牲畜,而且块头又合适,所以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祭礼。“谢天地”时,每家每户各出一头猪,宰杀后集中摆出祭天地。
举办“谢天地”的时间一般由村里老人推选决定,有时也根据以往的年份演算,以闰年为多。“为避免给大家造成经济负担,一般几年才办一次。”卢老师说,“四五十年办一次不奇怪,还有百年一次的,比如同安莲花镇的客家村落,一百年才办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