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饮茶时仍用茶饼,但大多已不再直接烹煮茶叶,称为点茶。点茶时,将已经碾细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碗,然后冲入沸水,略加搅拌后即行饮用。正是在点茶方式的基础上,宋人创造出了一种被称为“斗茶”的饮茶娱乐方式。
“斗茶”也称“茗战”,就是比赛茶叶与点茶技艺的高下。斗茶之风始于五代,宋代时极为流行,从文人士大夫直至平民百姓,无不热衷此道。斗茶前先要将茶末碾碎过筛,茶末越细越好,这样入水后才能漂浮起来,也容易产生汤花并聚集起来,从而“尽茶之色”。
斗茶的过程分为四步,首先是熁(xié)盏,即预热杯盏。北宋蔡襄(1012—1067)曾说:“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第二步为调膏,即往盏中挑入一定量的茶末,注入少量沸水,调和成浓稠膏状。第三步为点茶,也是斗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往盏中注入沸水。注水时,要求水自壶嘴中涌出呈柱状,注时连续,一收即止。最后一步为击拂,就是用一种类似小扫帚状的茶筅(xiǎn)搅动茶汤,使之泛起汤花。
斗茶的输赢主要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均匀度以及茶盏与茶汤相接处的水痕。汤花均匀、色泽鲜白为上品。汤花长时间紧贴盏壁而不退散,是为上好,称为“咬盏”,而汤花散逸较快,则称“云脚涣乱”。
除斗茶外,宋代还流行一种名为“分茶”的茶艺。分茶前,先将茶末煮至一定程度以培养汤花,然后注入茶盏,轻轻搅拌以欣赏茶汤表面变幻莫测的各种汤花。南宋陆游(1125—1210)诗句“矮纸斜行闲作草,睛窗细乳戏分茶”中就提到了分茶这种宋代流行的茶艺。
无论斗茶,还是分茶,实际都是从饮茶中衍生出的各种文人娱乐。虽然它们极尽精巧,毕竟远离了饮茶本身的初衷,因此,斗茶、分茶之风元代时就已逐渐衰退,明代时,由于废团改散而最终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