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鼓的演唱形式与铁片大鼓、单琴大鼓基本相同。过去,在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以矮鼓架支撑,置于地上),左腿上绑一“节子板”(五块板儿),以司节奏。颇能招揽观众。
京东大鼓形成初期,主要在小型曲艺演出场所演唱,曲目以大书为主。20世纪30年代初,天津宝坻人刘文斌在天津商业电台播演《刘公案》,极受广大群众欢迎。京东大鼓的影响也因之日趋扩大,逐渐传播到北京、唐山等地。
建国前,在诸多京东大鼓艺人中,刘文斌的风格最为突出,影响最大。他除演唱大书外 ,还移植了《武家坡》、《拆西厢》、《昭君出塞》、《王二姐思夫》、《诸葛亮押宝》等短篇唱段。通过演唱短段,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他的演唱通俗幽默,平易无华 ,吐字清楚,明白如话,颇为一般市民观众 、特别是家庭妇女所喜爱。但当时仍使用“大鼓”、“杂曲”、“乐亭调”、“乐亭大鼓”等名称,直到1935年正式定名为“京东大鼓”。
建国后,天津宝坻业余演员董湘昆继承了刘文斌的演唱艺术,并在刘文斌唱腔特色的基础上 ,将宝坻方音改用京音,进一步加工、规范唱腔,不断创作出适应时代的新曲目 ,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董湘昆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京东大鼓出现了高峰期,其曲种的影响也遍及全国各地。
京东大鼓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