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古往今来的地球人没有不喝酒的,谁都知道喝酒无节制会引出诸多社会和健康问题,甚至误了国家大事,但什么力量都无法禁止它。
我们常常惊叹俄罗斯人喝酒不要命,而在别人看来,中国人喝酒也十分了得。我国的酒文化树大根深。在我们的文化中,喝茶强调一个雅字,而喝酒则突出一个豪字。喝茶的讲究,无过于《红楼梦》中的妙玉,她不但讲究茶叶本身,还讲究泡茶的水,陈年雨水不算好,她最好的水是5年前在别处寺院里收集梅花上的雪所化的水。她饮茶的器具也讲究到十分,有种种样子和名称都古里古怪的杯子。喝茶的“喝相”当然更要紧,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曹雪芹老先生对喝酒是另一种态度,安排史湘云一杯一杯地豪饮,醉了,倒在院子中石头上睡着了,落了一身的花瓣儿,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曹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写的是真实的中国。喝酒在我们的文化里就是一桩美好的事儿。有另一部名著《水浒传》为证。《水浒传》里两位佛教徒都不顾教律,嗜酒如命,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是行者武松。鲁智深喝醉了酒,把一寺的和尚都打倒,而武松则醉打蒋门神,大醉了独自上景阳冈,打死了老虎。对这些,后人只有赞叹,没有一个人责备他们不守戒律。
有一个词儿,我百思不得其解——“斟酌”。斟就是倒酒,酌就是喝,怎么斟了酒来喝就成了“仔细考虑”了?或许,古人相信,喝酒能促进人的思维活动。李白说他不喝酒写不出诗来,还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据说,郭沫若的《女神》也是在酒醉的情况下写成的,传说他当时诗思泉涌,手都来不及写,龙飞凤舞而就。我辈蠢物,没有这样的经历。我更相信这是有酒瘾的人造出来的说法。如同抽烟能助神思一说,我以前真相信,写东西的时候手里喜欢有一支香烟,后来戒了烟,照样写东西。不管如何,“斟酌”之能成为“考虑”,是喝酒已经润物无声地渗入我国文化骨髓的一个证据。
还有一个词儿——干杯。干杯者,一仰脖子将一杯酒喝干之谓也。记得当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就被我们的干杯所震慑,回去以后谈虎色变。这是文化不同所至。在喝酒方面,西方人有点像妙玉的喝茶,一杯葡萄酒在手,先不喝,而是用大鼻子嗅,晃几下,再嗅,然后喝一小口,含在嘴里,用舌头搅动,让酒与他舌头上的味蕾充分接触,然后咽下去,再然后就是瞪大了深陷的眼睛作无限享受状。他们哪里见过一仰脖子酒下肚的阵势?最近英国报纸报道,有一个中国人在伦敦拍卖会上花相当于100多万人民币的钱买了一瓶十九世纪的窖藏酒,他指出买主不是用于投资,而是自己喝,并且特别说明,中国人喝酒和他们不同,不是慢慢地品,而是大口大口的灌,意思是可惜了那瓶古酒。如果这人果真用那瓶酒来干杯,我也觉得可惜,不管他多么有钱,多么不在乎。毕竟那是100多年前的东西啊。
不是说洋鬼子的文化就一定好,一定要学。但在喝酒方面,品毕竟要比猛灌好。你想啊,茅台酒一瓶一千多块,几口就灌了下去,岂不可惜它那好原料、好配方、好制作?还有你那一千多块钱,你大口大口地灌,也喝不出什么酱香型和清香型来,岂不类似妙玉所说的饮驴?像饮驴倒也无妨,就怕酒后失德,做出些不雅的举动来,或者损害了自己宝贵的身体。如果什么人酒后驾车,出个意外什么的,就更不值了。“因我爸是李刚”而全国闻名的李启铭就是酒后驾车,那句名言是否也是酒精的作用,不得而知,总之是惹了大麻烦。
所以,我呼吁,喝酒要有节制,不要以干杯为美,将饮茶文化引入饮酒,像妙玉品茶那样品酒,一方面不至于暴殄天物,另一方面也是爱惜玉体的意思。不知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