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民间风俗 秋分古老罕见的民风民俗
秋分民间风俗: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秋分民间风俗: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民间风俗: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拜神是指到庙、道观或其他宗教场所对神或者其他对象进行的一种祭祀或者表达自己诚意和膜拜的行为或礼节。
到庙中拜神可有发觉,除了庙中主神外,还有许多香炉,例如福德、天地、门神或其它神祇,如果没有留意的,便要注意了。
拜神传承发展:
供香一般来说,主坛供三支大香、三支细香或五支细香,跟着便是主坛以外的所有的神灵;一个香炉三支香,供满全庙神灵方为完满,这是入庙拜神的一个规矩。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许愿求签,都一定要具备供品,这亦是一种礼貌,你们去探朋友时,也不会空手而去,必买些生果或糖果饼干之类,人与人都讲究礼貌,更莫论乎神灵,供品大小由心,你可以托一只金猪或三牲酒礼,亦可以带五个生果、一碟斋菜作供品。
通常先将供品放上,然后才供香,若果在繁忙日子,香炉的香太多,可选择另一个方法供香。便是将供品放在地上〔若果拜桌有空位便要放上拜桌〕,因地方挤迫才迫不得已这样做,神灵是不会见怪的;然后在前面方放一个生果,在生果上方插香,然后鞠躬,跟着可以向神灵祈求家人平安、财运亨通、子女读书聪明伶俐、得姻缘等等。
有些人主要想求签,供祭后便可向庙祝借一签筒〔通常善男信女都会捐些香油钱,或入庙前看一些摊档可有签筒卖,有则可以购备自用〕。